2020-10-21|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蕭博駿,於丹之寶畫廊《問石記》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秉持著「哲思內涵」、「社會關懷」和「學院訓練」三項指標,丹之寶畫廊在穩定推廣不丹當代藝術的基礎之中,正朝著經營華人藝術的方向邁開步伐。於2020年秋天,與藝術家蕭博駿合作發表了《問石記》個展。藉由當代水墨藝術的呈現,探討著多元的物我辯證。走進展覽之中,感受到的是藝術家深刻的人文學養,以及對於當代水墨創作的充沛企圖心。
蕭博駿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和敦煌石窟工作室。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藝術家蕭博駿,現正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 博士班。而在同校系就讀碩士班期間,曾經前往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做交換學生、也曾前往敦煌石窟臨摹壁畫,學經歷完整豐富。本次個展的題目《問石記》,所反應的即是蕭博駿在北京交換學生的過程中,融合多方文化符號進行的思辨歷程。展中三個系列所討論的不僅是物象的寫實與轉化,也轉喻了蕭博駿在敦煌石窟中的壁畫研究、對當代消費文化的反省以及對神話故事的聯想。
以作畫方式而言,蕭博駿喜好以文房四寶、天然的礦物顏料、盛上胡粉、金銀泥、金銀箔、虹彩箔進行創作。有趣的是他的學習軌跡,讓畫作的風格與台灣較多出現的日本式膠彩不同。蕭博駿運用了更多源於敦煌壁畫、唐宋文人畫的工法與思維。本次展覽發表的作品均是經過長時間的辯證與大量的思考醞釀,才著手進行構圖。從工筆白描、瀝粉堆金、平塗染色、霧吹,蕭博駿一步步遵從古法來經營畫面,讓作品呈現出了深刻而穩定的修行過程。
蕭博駿所記錄的敦煌藝術與時尚精品櫥窗對照。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回溯起蕭博駿的碩士時期,可說用行萬里路來形容。從戈壁石窟到前衛都市的旅途中,有著顯著差異的所見所聞,大大開啟了他的藝術視野。在這樣的遊歷與學習裡,蕭博駿反覆地切換視角和心境。在諸多的觀察與體會中,關注到了敦煌藝術與精品櫥窗之間微妙的相似。讓他自問,若將佛像與時尚模特兒,同樣視為廣義的展示物。那麼當兩者的象徵意義產生交集時,又能夠形成什麼樣的討論呢?而古典符號與當代的藝術手法,又將能夠如何對話呢?
蕭博駿,左《太湖時尚5》,右《太湖時尚7》,礦物顏料、金屬箔泥、紙本設色,180x90cm,2019。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種種提問的詢答過程,反應在了蕭博駿的《問石記》展覽之中。展中最早開始的《太湖時尚》系列,從園林意象出發,將太湖石、佛教符號、時尚精品揉為一體。蕭博駿引用了佛手、摩尼寶珠「幻化萬物」的意象,讓構圖如同向上噴湧的泉水或雲朵。讓原本該置於水中的太湖石,合理又不合理地浮在半空 / 宇宙之中。而當形象鮮明的時尚精品出現在畫面時,與古典宗教的氛圍產生了有趣的衝突。蕭博駿藉此將形而上(精神追求)與形而下(物質追求)的象徵並列,框架出了關於「追求什麼才好?」、「如何平衡?」的進一步反思。
REACTIONS
1
0
0
1
2
熱門新聞
1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2022年最新得獎作品首站展出在臺灣!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2022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觀察跨國藝術活動在台灣的縮影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停辦一年的台北當代並未因此「掉粉」,它為什麼如此吸引人?
南美館「蔡草如:神話、戲臺與逆光赤城」,走入臺灣在地文化的日常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鏟出生命莊嚴的躍動 國美館推出「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桃美館「111年橫山書法藝術館申請展」評選結果出爐! 「觀.擬.什麼事?」計畫獲選 邀請觀者走進書藝的日常對話 預定9月下旬展出
2022-05-23|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7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藝文跨界北美館第9屆「X-site 計畫」首獎作品《藍屋》現已登場!以「藍屋藍」構築出一個多重運用的沉浸之所
2022-05-23|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