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之寶畫廊《問石記》蕭博駿個展 古今交融的人文反思
2020-10-21|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蕭博駿,於丹之寶畫廊《問石記》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秉持著「哲思內涵」、「社會關懷」和「學院訓練」三項指標,丹之寶畫廊在穩定推廣不丹當代藝術的基礎之中,正朝著經營華人藝術的方向邁開步伐。於2020年秋天,與藝術家蕭博駿合作發表了《問石記》個展。藉由當代水墨藝術的呈現,探討著多元的物我辯證。走進展覽之中,感受到的是藝術家深刻的人文學養,以及對於當代水墨創作的充沛企圖心。
蕭博駿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和敦煌石窟工作室。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藝術家蕭博駿,現正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 博士班。而在同校系就讀碩士班期間,曾經前往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做交換學生、也曾前往敦煌石窟臨摹壁畫,學經歷完整豐富。本次個展的題目《問石記》,所反應的即是蕭博駿在北京交換學生的過程中,融合多方文化符號進行的思辨歷程。展中三個系列所討論的不僅是物象的寫實與轉化,也轉喻了蕭博駿在敦煌石窟中的壁畫研究、對當代消費文化的反省以及對神話故事的聯想。
以作畫方式而言,蕭博駿喜好以文房四寶、天然的礦物顏料、盛上胡粉、金銀泥、金銀箔、虹彩箔進行創作。有趣的是他的學習軌跡,讓畫作的風格與台灣較多出現的日本式膠彩不同。蕭博駿運用了更多源於敦煌壁畫、唐宋文人畫的工法與思維。本次展覽發表的作品均是經過長時間的辯證與大量的思考醞釀,才著手進行構圖。從工筆白描、瀝粉堆金、平塗染色、霧吹,蕭博駿一步步遵從古法來經營畫面,讓作品呈現出了深刻而穩定的修行過程。
蕭博駿所記錄的敦煌藝術與時尚精品櫥窗對照。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回溯起蕭博駿的碩士時期,可說用行萬里路來形容。從戈壁石窟到前衛都市的旅途中,有著顯著差異的所見所聞,大大開啟了他的藝術視野。在這樣的遊歷與學習裡,蕭博駿反覆地切換視角和心境。在諸多的觀察與體會中,關注到了敦煌藝術與精品櫥窗之間微妙的相似。讓他自問,若將佛像與時尚模特兒,同樣視為廣義的展示物。那麼當兩者的象徵意義產生交集時,又能夠形成什麼樣的討論呢?而古典符號與當代的藝術手法,又將能夠如何對話呢?
蕭博駿,左《太湖時尚5》,右《太湖時尚7》,礦物顏料、金屬箔泥、紙本設色,180x90cm,2019。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種種提問的詢答過程,反應在了蕭博駿的《問石記》展覽之中。展中最早開始的《太湖時尚》系列,從園林意象出發,將太湖石、佛教符號、時尚精品揉為一體。蕭博駿引用了佛手、摩尼寶珠「幻化萬物」的意象,讓構圖如同向上噴湧的泉水或雲朵。讓原本該置於水中的太湖石,合理又不合理地浮在半空 / 宇宙之中。而當形象鮮明的時尚精品出現在畫面時,與古典宗教的氛圍產生了有趣的衝突。蕭博駿藉此將形而上(精神追求)與形而下(物質追求)的象徵並列,框架出了關於「追求什麼才好?」、「如何平衡?」的進一步反思。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關於「新實驗」與藝術狀態的長期實踐,爍樂畫廊(gdm)歷經50周年進駐台北,首檔隆重呈現吳季璁個展《氰山映月》
「勇於傾聽與回應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25正式開館,空間與展覽規劃先行釋出!
丹麥國家美術館迎來規模最完整的米開朗基羅大展,透過尖端3D列印技術 呈現多件文藝復興大師的經典作品
洛杉磯野火肆虐:多處文化地標付之一炬,藝文場所全面緊急關閉
「歷史的結舌」托瑪斯.德曼在臺首次大型回顧展,透過雕塑與攝影對現實產生的詰問
中央政府預算三讀通過,文化部主管預算共刪除11億元、凍結34億元
第七屆「ONE ART Taipei 2025」圓滿落幕,家居購藏風潮興起,眾畫廊展銷售佳績!
「串門子——大溪街區找藝術」開展,百年街區老屋與藝術創作的對話,邀您以“串門子”的方式 探索大溪之美
2024落山風藝術季「在海邊的人」:以國境之南的環境與生活為靈感,交織成從沙灘到老屋的藝術路徑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參展內容公開亮相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丹之寶畫廊《風馬牛犇向吉》汪柏成個展 將無形的哲思關懷轉換為視覺藝術
2021-05-24|撰文者:林侑澂6030
丹之寶畫廊《經天緯地:張庭群畫裡的弛放宇宙》 三千白線中的雋永尋求
2020-09-10|撰文者:林侑澂7159
Asha Kama的《行雲鎏光》 不丹當代藝術之父大展
2019-03-27|撰文者:林侑澂15402
北美館王俊傑館長卸任,由文化局副局長劉得堅兼任代理館長
2025-01-24|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212
「2025高雄獎」年前開獎!丘智偉、林弈軒、王仲平獲首獎,1/25高美館開展
2025-01-2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1104
德國政府宣布設立全新仲裁法院 ,承諾追查並歸還納粹時期掠奪的藝術品 解決近年全球文物返還問題
2025-01-24|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