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汪柏成來自台南善化,自幼就受到家中悠遠的佛教氣質薰陶,並且潛心學習書法。雖說家風嚴謹,也一直都支持汪柏成的創作熱忱。高中就讀於美術班、大學主修雕塑、研究所專攻建築的汪柏成,現同時也有著藝術家、專業建築設計師、篆刻師、品牌設計師及土黑社書道社團創辦人等等多重身分。豐富的學養經歷,讓汪柏成在創作上經常顯現出多樣領域的思維。作畫以書畫筆意為基礎,常見古典與當代的交融。本次借用佛教神獸「風馬」為題材,與丹之寶畫廊合作發表了《風馬牛犇向吉》個展。藉由多層次的藝術語彙,訴說著在亂世中對於人們的祈願。
汪柏成,《乾坤No.03》,60x60cm,2021。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對於汪柏成而言,佛法的修習並非單純是宗教式的修行,也是一種哲學的研究。這一次藉由取材風馬意象,體現了對於自身的反思。也在佛教的世界觀中,細膩地詮釋著心深處所秉信的處世之道。學習過許多的典籍的汪柏成,如今選擇了一種最為直接、最為貼近本心的宗派。
汪柏成,《如意 No.01》,30x120cm,2020。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汪柏成所熟悉的佛教中,經常會以「辯經」(經文辯論)的方式,讓所謂的真理越辯越明。這樣的思考模式也體現在了繪畫創作之上。形式各異的畫風,都記錄著汪柏成探詢哲理的道路。本次著展覽中,可以看見汪柏成有別以往、更加深入探討信仰的體悟。將繩經抽象或具象的風格漸漸揉合,自然而然地進行繪畫。
汪柏成,《如意 No.02》,30x120cm,2020。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萬物的奧秘無法盡解,世間卻能夠看見因果。這些因果是不可逆的、或巨或微的循環。由此,汪柏成試著將「沒有結果,只有過程」、「活在三世,活在一息之間」等等的概念入畫。於是汪柏成的畫面,將諸多「當下即是因果」堆疊在一處,從瞬間與永恆之間,辯證著自身的位置。
汪柏成,《如意 No.03》,30x120cm,2020。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2020年至今,全球各地受到肺炎疫情的衝擊,許多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都經歷了挑戰與轉變。也讓對於社會情勢最為敏感的藝術家們,創作出許多相應的作品。而汪柏成則是反其道而行,不去描繪關於疫情的景況,而是試著描繪紛亂中可以相信的良善力量。
汪柏成,《如意 No.04》,30x120cm,2020。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在前幾個系列中,汪柏成從書道出發,抽象地討論著人性百態。而最新發表的系列,則是以風馬為開端、藉由宗教神獸為載體,鋪陳著更多容易閱讀與感受的視覺作品。藉由神獸之於水紋雲霧間的意象,轉喻著典籍《讚佛偈》中「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的哲學觀點。藉由無限大與無限小的視點,討論著「生滅有無」之於宇宙萬物間,相同相通之處。
REACTIONS
0
0
0
1
0
熱門新聞
1
帝圖2023十周年夏拍0924盛大登場,溥心畬山水六聯屏及張大千潑彩蜀中四天下重量領銜,古董珍玩聚焦盛唐八世紀三彩立馬
橫山書法藝術館2023書藝策展工作坊:從策展發掘多面向的書法
從繁複中見「眾生」之貌:吳士偉的墨韻筆意
凝聚全球原民文化,首屆「南島藝術三年展」公佈展覽主題、主視覺及策展人藝術家名單
超人類主義的狂歡還是禁錮 — 杜達.派耶瓦劇團《布魯斯瑪莉》
文化部「MIT新人推薦特區」暨原民會「原住民族藝術特區」 新銳藝術家十月份登臺北藝博舞台!
「2023 林茲電子藝術節」歷屆最多臺灣作品參加 一展文化科技軟實力
PTT SPACE新展「釘孤枝」:探詢是什麼驅使風格成形?
反映變動中的藝術界線-「書畫/CROSS -集保結算所當代藝術賞: 2022年獲獎藝術家作品精選展」 詮釋創作路徑上的實驗精神
化約之外的圖庫:戴明德實踐於日常當下的藝術之景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城市密碼‧台北賦格」,9位攝影師帶你發掘赤峰街區白日到夜晚的巷弄風情
2023-09-26|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