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現代藝術「動物也會說人話?」─ 美國畫家威廉·霍爾布魯克·比爾德 WILLIAM HOLBROOK BEARD
2019-09-16|撰文者:詔藝
「有些人對著動物說話。但卻沒有太多人聽牠們所說的話。這就是問題所在。」 - 小熊維尼創作者A.A.米爾恩
"Some people talk to animals. Not many listen though. That's the problem." ― A.A. Milne
威廉·霍爾布魯克·比爾德。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比爾德,《The Runaway Match》,油彩畫布,1877。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威廉·霍爾布魯克·比爾德(William Holbrook Beard,1824 – 1900),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派恩斯維爾(Painesville, Ohio),父母親各是來自英國和蘇格蘭的移民。他的繪畫生涯大部分是自學成才,幼年時與他也是畫家的哥哥詹姆斯·亨利·比爾德(James Henry Beard, 1812 – 1893)最初是從肖像畫開始入門,但他同時也對描繪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事物保持高度興趣。比爾德長大離家後去了紐約市,以繪製肖像作品維持生計,但不久後他為了進修,到德國杜塞道夫繪畫學校(Düsseldorf school of painting)學習二年,建立起更扎實的繪畫基礎。留德期間和美國著名的哈德遜河畫派(Hudson River School)的幾位畫家,如Albert Bierstadt、Sanford Gifford和Worthington Whittredge等這團體中幾位領袖逐漸熟識,因此他的作品也深受美國浪漫主義的影響,這在其早期的繪畫中,都可以明顯看到受這個畫派影響的風格和技法。
Albert Bierstadt,《Among the Sierra Nevada, California》,油彩畫布,186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Sanford Gifford,《October in the Catskills》,油彩畫布,188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比爾德於1858年回到美國,在紐約布法羅(Buffalo)開設了一家工作室,期間他遇到了著名肖像藝術家Thomas Le Clear(1818-1882)的女兒,也就是他後來的妻子Caroline Rebecca Le Clear。他於1861年成為國家設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的會員,他所繪製的肖像、動物和風景畫,逐漸為他在畫壇建立起聲譽。比爾德曾考慮致力於和哈德遜畫派相同的風景畫類型作品,也因此花了一段時間去做實地景物的查訪。不過依據現存資料顯示,他在勘景後的文件中曾表示,當他親眼目睹這些地方後,覺得去描繪這樣的景物過於單調乏味,而他對於純粹自然風景畫作的興趣也因此逐漸淡去。
其職業生涯的後四十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待在紐約的工作室中製作以「人獸混種」面貌為主的作品,直到1900年去世。他所創作的人獸混種作品,多以各種動物頭部置於人類身上的型態出現。雖然這種將繪畫早在遠古就曾出現,比爾德並非這種類型風格的第一人,但這位藝術家最終以他生動而反映現實的人形動物諷刺主題作品,在美國藝術史上留下了足跡。
REACTIONS
5
3
5
13
3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出岫-香如故」趙丹綺、黃妙貞香器創作展:以土成石,以石侍香,以香觀氣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11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C-LAB「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邀觀眾以多重感官吃 buffet
2023-12-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