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傳統書畫訪談個展現代藝術

林章湖《2020潛龍勿用》 當代文人融通古今的「自在理想之境」

羲之堂林章湖2020潛龍勿用後現代自在理想主義

2020-02-25|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林章湖於中山國家畫廊《2020潛龍勿用書畫展》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作為一位畫者,要能夠在藝術長流中屹立,需要堅實的理論思維和表現力。而若是能在長流中留下經典或立論,更必然是件快慰平生之事。藝術家林章湖家學淵源、自幼臨摹張大千、唐伯虎等大家名作、青年時代進入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求學、畢業後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任教、退休後更前往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攻讀博士畢業,創作至今五十餘載。在2020年開春第一檔,於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盛大舉辦《2020潛龍勿用書畫展》。再一次地展現了當代文人畫家的充沛能量。「潛龍勿用」取自易經,意指厚積薄發、不疾不徐的處事態度。林章湖也藉此次展覽,為自身的藝術旅程立下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林章湖,(左)《臨張大千秋壑鳴泉》,(14歲) 1968年,95x35cm,設色紙本、立軸,(右)《臨唐伯虎草堂清話》,(15歲) 1969年,131x66cm,設色紙本、立軸。圖/羲之堂提供
藝術家林章湖在展覽策辦上為求完整,向各界藏家、全國三大美術館以及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商借了各個階段的代表作品。由羲之堂陳筱君總經理擔任策展人,於中山國家畫廊南北兩室,規劃兩大主軸的動線,梳理了林章湖豐富的創作脈絡。在南室之中,從林章湖在大學時期的獲獎大作開始,細細介紹關於現代水墨、後現代水墨的發展對照。而在北室,則是展出了詩書畫印四大項目的多面向創作。由細緻的策展模式,向大眾介紹了林章湖清晰的理論與實踐。
林章湖,《白鷺圖》,1977年,240.8x118.4cmx2,設色紙本、立軸,第五屆國家文藝獎大專美術獎得獎作品。圖/羲之堂提供
林章湖認為,即使在創作性和新媒材不斷發展的當代,藝術家還是需要有繼往開來的認知。尤其是水墨藝術家,更應該將融古會今的「筆墨功夫」作為不斷精進的自我要求。經過潛心鍛鍊的筆法技藝是創作者的依靠,唯有藉此才能讓作品銜接起視覺美感和生命體悟,提供給觀者「具有說服力的美感」。《2020潛龍勿用書畫展》在策展上不僅僅是以作品的型態分區。也體現了對於傳統的文人美學中,詩書畫印是一個整體的有機概念。呈現給觀者林章湖多年的所見所學,進入了渾然天成「一切法為我所用」的境界。
林章湖,《留住傘洲》, 2012年,123x123cm,設色紙本、鏡框。圖/羲之堂提供
對自我高度要求的林章湖,將研究與實踐視為一體,積極地銜接藝術性和時代性。在日新月異的當代藝術中提出了一個可供依憑的立論-「自在理想主義」。探討創作者在文化衍進的過程中,該要如何讓藝術深化、廣化?在「自在理想主義」中,林章湖論證對於歷史的認知可以做為美學理念的依據。而「傳統的內在精神」與「創新的外在形式」應該是互為表裡的關係。好的藝術品,應該要能夠在深化的傳統精神上,體現雋永的內涵。並且在廣化的創新形式上,能夠表達新穎、具突破性的視覺經驗。林章湖藉由多重標準來要求自身的創作,讓作品呈現出嚴謹而凡樸歸真的氣質,也同時將胸懷中的個人特質,自然而然地轉換成了視覺風格。
林章湖,《生之禮讚二連作》, 2018年,121x553cm,設色紙本。圖/羲之堂提供
藝術創作如同人生修行,可以說是一個「學習如何與自身相處」的過程。自在理想主義的代表作《生之禮讚二連作》中各元素的鋪排相當自然,高度地體現了理論中的意念。讓觀者們感受到林章湖自信而真誠的處事態度。有趣的是,作品的左半部繪於2016年,右半部繪於2018年。時間和空間的延伸,不僅僅展示了藝術家的能力,也反映出了從心所欲的怡然心境。題材上,大豹溪中逆流而上的鱒魚,象徵著生生不息的自然規則,更是映照出了林章湖時刻保持的奮鬥精神。

羲之堂林章湖2020潛龍勿用後現代自在理想主義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0

0

0

厲害

4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傳統書畫美術館策展

楊思勝八十書畫展熱鬧登場,各界名流齊聚歡慶

2021-04-19|撰文者:羲之堂/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