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傳統書畫訪談個展現代藝術

林章湖《2020潛龍勿用》 當代文人融通古今的「自在理想之境」

羲之堂林章湖2020潛龍勿用後現代自在理想主義

2020-02-25|撰文者:林侑澂

林章湖,《無用大用》, 2019年,273x170cm,設色紙本、立軸。圖/羲之堂提供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哲學思維似輕實重,要做到渾然天成實為難得。林章湖在作品《無用大用》之中,對這個概念做了相當活潑而具突破性的表現。作品以畫室中的各種試畫用紙拼湊,組織出了無法刻意為之的節奏感。透過鋪陳,再次賦予了廢紙新的生命。作品亂序交錯,不同的觀看方式帶來了不同的視覺效果。相當自信地與觀者們分享,林章湖身處後現代藝術之中的選擇與態度。
林章湖,《馬尾祭》, 2012年,123x123cm,設色紙本、立軸。圖/羲之堂提供
林章湖創作過諸多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作品,當中《馬尾祭》可稱為指標。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時,林章湖蓄了三年的馬尾髮型,而這特殊的造型一度成為了校內的話題。這幅自畫像,不但記錄下了當時的形象,也藉由啣著衣袖的三隻烏鴉,象徵著即便人生所會面臨的種種是非矛盾。林章湖在此作表明:人生必然有困境,卻也要時刻懷抱堅持與理想的態度。作品中的詩文、書印同樣與主題互相印襯。以多種形式的交疊,抒發了藝術家的心境轉折和坦然品格。
林章湖,《十年磨劍》, 69x138cm,設色紙本、鏡框。圖/羲之堂提供
作品《十年磨劍》構圖的寓意深遠。大面積的「壺圖」是林章湖「糊塗系列」的意象,半抽象的結構跨越了傳統水墨的慣性,提出了一種新的可能。而一柄古劍直貫在畫面之上,不僅在視覺上強而有力,也象徵著一劍斬開渾沌、不再糊裡糊塗的態度。在這件作品之中,林章湖一方面作出了傳統水墨的解構與反思,也借用當中的意象時刻自我砥礪。
林章湖,《伏虎調心》, 2016年,137x63cm,設色紙本、立軸。圖/羲之堂提供
林章湖的創作與著述廣受學界肯定,是師範大學美術系指標性的校友。感念於學生時代師長的栽培,林章湖對於母校懷抱著濃厚的感情。作品《伏虎調心》的起源,是2016年受中華文化總會之邀,所參與的「林玉山的創作與傳承」群展。畫中的虔誠的僧侶,象徵著林章湖求教學習的態度。栩栩如生的伏虎,則是如同恩師林玉山留給時代的形象,偉岸而自然。構圖鋪陳耐人尋味,將林章湖對於恩師的感懷,含蓄而深切地表露出來。細觀作品,雖然形式簡明,但濃淡有致的筆法讓觀者感受到清風徐來的禪意韻味。筆墨之間,敘述了林章湖身負教育之恩、也成為一位師者,繼往開來的悠遠使命感。
林章湖,《謙卑之最》, 2013年,87x112cm,設色紙本、立軸。圖/羲之堂提供
〈我觀後現代〉林章湖
百年翰墨花非霧,後現多元石破驚。解構流行孰治本,無明省悟任掇英。
行舟浪險猶心證,舞劍圖窮尚制衡。莫信全球歸一的,融通理境策前程。
林章湖,《隱遯歲月》, 2012年,70x138cm,設色紙本、立軸。圖/羲之堂提供

在1960-90年代,隨著文化的發展,全世界的各個人文學科陸續出現了「後現代主義」思潮,主張對於傳統形式或慣性的挑戰。在視覺藝術上並非標榜某種風格,而是多種思潮融合出的時代氛圍。若將林章湖的實踐放入台灣的美術史之中觀看,會理解到林章湖對於「後現代」的論述,所承載的時代意義。在當時百家爭鳴、各種海外學說傳入的背景下,台灣的後現代思潮與西方世界時間上同步。尤其在水墨藝術方面,並非是某種取經式產物,而是在傳統的解構重組上,自然生成的發展必然。

羲之堂林章湖2020潛龍勿用後現代自在理想主義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0

0

0

厲害

3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傳統書畫美術館策展

楊思勝八十書畫展熱鬧登場,各界名流齊聚歡慶

2021-04-19|撰文者:羲之堂/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