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0-06-20|撰文者:林侑澂

第二屆銅鐘藝術賞|{同化者:Assimilator}鄭先喻個展|1分鐘宣傳片。影音/覓計畫Project Seek官方Youtube頻道提供洪建全基金會,第二屆銅鐘藝術賞,鄭先喻{同化者}個展開幕合照。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洪建全基金會所主辦的銅鐘藝術賞,第二屆得獎者鄭先喻於2020年6月發表了多年的創作成果{同化者}個展。展覽由主辦方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合作,選定了C-LAB通信分隊展演空間展出。相當有趣的選址一方面在展場布置上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一方面也與展覽主題「社群網路如何影響當代人的生活」產生了呼應。展中布置了五件發人深省的裝置作品,對於科技在生活中所造成的種種「同化」現象展開討論。
鄭先喻,《Invitation》 。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回望洪建全基金會深根台灣文化界的50年,無論在文學、教育和藝術推廣,均深具前瞻目光。多年來不僅僅以專案的方式,支援了許多文化工作者的夢想。也同時以敏隆講堂、素直友會、覓計畫等等多面向的藝文平台,為台灣文化界提供了長遠的支持。懷抱著非營利單位的服務初衷,基金會持續地積極回應時代的需求與脈動,可以說是台灣藝文基金會的指標性先行者。
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女士,為紀念父親簡銅鐘先生對於藝文的支持與熱忱,以個人名義出資贊助了銅鐘賞獎項。前三屆以文學為主軸,2018年後延伸成更專注於當代藝術的「銅鐘藝術賞」(後稱銅鐘賞)。由副董事長張淑征統籌策辦,以投資有潛力創作者為立基點陪著創作者共同成長。
鄭先喻,《Portrait2020-2011re-edition 》(局部) 。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女士於6/5展覽記者會表示:「在社會中『播種』是基金會的精神宗旨,這也與我父親樂於奉獻的處世態度非常契合,我們非常鼓勵年輕人分享他們的創作。也希望銅鐘賞發表的當代藝術作品,可以為各個專長領域、各個年齡層的參觀者打開視野,隨時保持樂於學習的心。」
秉持著在社會中「播種」的精神,銅鐘賞從原點開始支持創作者的發展。有別於多數收件式 / 競賽式的藝文獎項,需要提交完成的作品,銅鐘賞是以基金會對於創作者的觀察,將創作者的發展脈絡與未來性作為遴選的參考。從基金會對於台灣藝術界的觀察出發、邀請適合的創作者合作。在尚未完成實體創作之前就提供實質的贊助(一百萬元新台幣)。藉此讓藝術家可以有充足的經費,從無到有實踐各式各樣前衛或實驗性的想法。
鄭先喻,《Portrait2020-2011re-edition 》。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洪建全基金會副董事長張淑征補充說明到:「銅鐘賞非常注重創新的『點子』。大約六年前我們接觸到鄭先喻的作品時,就對於他天馬行空的想法非常的印象深刻,也讓我們產生了對他發展上的期待。尤其是鄭先喻所關注的不只是突破性的呈現,也對於人與機器之間的情感有很多的思辨。最終很開心可以支持他,呈現出這些非常具有當代價值的創作。」
銅鐘賞的標準,著重於國際觀、跨越文化語境和超越地域界線。期望創作者可以反應出具有當代價值的獨特觀點。得獎者所獲得的不僅僅是創作經費的資源,也將和主辦方一起進行作品討論及展覽策辦。例如為求最佳的呈現方式,主辦方會依每年得獎作品的特性,媒合最適當的展出場域(北師美術館、C-Lab等)。主辦方期許銅鐘賞能夠跨越一次性活動的範疇,成為台灣一個支持藝術家研究與實驗的長遠機制。從更原點的角度,為社會整體的藝文發展做出貢獻。
鄭先喻,《What's in the middle》。圖/洪建全基金會、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
本屆銅鐘賞所舉辦的{同化者}展覽,聚焦探討在通訊技術不斷加速的今日,人們在取得訊息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在這個新聞媒體、社群網站和通訊軟體蓬勃發展的時代,人們接收訊息的頻率及速度相較過去有了極大的躍進。人們對於科技的依賴日漸加重,甚至有一部分人開始同時活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當人類的文明即將進入網路社會「零延滯」的時代,人類的思維甚至行為很可能將會衍生出不一樣的運作模式。從技術的革新到群體社會的轉變,人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樣也是更多的不確定性。這些狀況不單純是物質世界的演變,也是值得每個當代人省思的課題。

洪建全基金會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覓計畫銅鐘藝術賞鄭先喻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3

厲害

5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藝文跨界

2023第七屆「銅鐘藝術賞」揭曉!藝術家致穎獲殊榮

2023-01-16|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