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人物

藝廊當代藝術個展藝博會

看不見的手,與它的手紋:圖像編碼的置換、挪用與胡本·切克勒夫的「貨幣」

胡本·切克勒夫貨幣挪用戲仿普普

2020-11-12|撰文者:陳晞

編碼的置換與挪用

「因此,每一次挪用行為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雙重定位的擬像,區分出高級文化和大眾文化,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個人與社會,他維持了各種文化活動的分化,再次肯定了個體創作者與其所在社會的集體利益之間的隔離...因此,每一次挪用似乎都重新建立和肯定了自身原本想要消滅的矛盾。一方面未能取消主觀化的私人行為成為集體行為的替代品,另一方面也未能否定客觀化的高級文化與中斷真正的個體化過程,美學就通過偽裝(disquise)、模仿(mimicry)、戲仿(parody)這些反詰式的模式替自身辯護。」─班傑明·布赫洛:《法蘭西斯·皮卡比亞、普普與西格瑪·巴爾克中的戲仿與挪用》,1982

胡本希望藉由藝術創作與跨文化的受眾進行坦然的對話。這份執著源自於藝術家在2000年後離開保加利亞、前往紐約和世界各地之後的生命經驗。
2000年之後長期居住並工作於紐約的保加利亞藝術家胡本·切克勒夫,1970年出生在保加利亞東南部的城鎮卡德扎利(Kardzhali)。並且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的國家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年輕的胡本在蘇聯解體之後大鳴大放的保加利亞,與當時希望藉自己的創作改變國家文化藝術的年輕藝術家共組的藝術團體XXL,使用前衛的藝術方法,透過錄像、裝置等創作媒材重組了藝術、社會與政治之間原本的對話狀態。這種藝術解放與建立新時代價值的精神與其實踐,使他在2011年受邀擔任威尼斯雙年展保加利亞國家館的參展藝術家。
「貨幣」紐約當代新普普展場。圖/印象畫廊提供
Houben Tcherkelov 1 Dollar eye 2014 複合媒材 122x122cm。圖/印象畫廊提供

2010年之後,他以壓克力與貼鉑等複合媒材創作的《貨幣》系列告別傳統油畫,以普普作為思考圖像文化與藝術的流通性。他在繪製作品時,會視畫面的完整度進行適度的「破壞」─將透明塑膠膜附在畫面再撕去,同時藝術家也在畫面中貼上層次豐富的金屬箔紙,使圖像與畫面呈現如紙鈔一般的質感,使圖像與色塊的層次有機且不重複地呈現在如絹印版畫的畫面當中。
貨幣顯現國族或是機構的圖像政治性編碼,集結了拜物主義對編碼的熱情本質,將主客體都納入抽象的操控中。在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觀點中,這種拜物主義的本質體現了意識形態的過程:將編碼的所有層面泛化到各種超真實之中。在胡本以戲仿(parody)與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的觀念進行各種具備當代文化象徵的圖標置換時,資本世界中的擬像在不同介面的重組,其交換價值被藝術家宣告凍結,留下的則是圖像在視覺美感差異之間的既是感與視覺張力。
展覽開幕現場。圖/印象畫廊提供

Houben Tcherkelov Batman 蝙蝠俠 2016 複合媒材 152x122cm。圖/印象畫廊提供

如果說胡本的作品是關於後普普的,那麼他或許是走在羅森伯格的集合繪畫與西格瑪波爾克的戲仿與挪用的道路中,使用大眾文化中消費拜物主義的圖像再現,並在高級藝術中實現兩種文化之間的政治矛盾的愉悅感。藝術家將貨幣中的圖像、紋樣在不同的視覺與國族框架中置換,使貨幣的擬像逐漸在畫面中的編碼中解構。對風格的挪用,是對原有風格編碼象徵性顛覆的一種隨意而又清晰的姿態,在胡本的圖像挪用中,引用的方式與被引用物之間,就如同徳裔美國藝術史學者班雅明.布赫羅(1941-)所謂成為一種變動的、裝飾性的釋義,進一步否定編碼慣例自身的合法性的圖像關係。
胡本·切克勒夫(1970-)。圖/印象畫廊提供
有關於胡本·切克勒夫的更多報導詳見:

歐展榮:【提煉貨幣符碼 紐約當代新普普】胡本切克勒夫
嚴仲唐:信念的符號-淺談切克勒夫的藝術(刊載於We People)
「貨幣」紐約當代新普普
展期: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28日
地點:印象畫廊,台北市仁愛路四段46號
印象畫廊官方網站

胡本·切克勒夫貨幣挪用戲仿普普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4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