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空間《搖動的風》聯展 看見超越符號敘事的視覺語彙
2021-01-11|撰文者:林侑澂
問空間《搖動的風》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史的書寫,經常從類別 / 主義著手,幫助閱讀者串連起不同形式間的發展脈絡。然而正在發展中的當代藝術並不容易、也不需要急著將作品放入框架。或是說,鑑賞當代藝術的方式應該要有機會回到觀眾的角度,重新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與人建立關係」,讓作品能夠以更具互動性的方式成立。
問空間所發表的聯展《搖動的風》邀請到了策展人張禮豪,以一種宏觀的視野,凝視著台灣非具象藝術的美學境界。展覽邀請到了曲德義、宋璽德、林鴻文、郭思敏、董心如、楊仁明、楊明迭、葉竹盛、盧明德、陳建榮,共十位藝術家參與。以不同(或是迥異)媒材與技法的使用,反覆探討「不依靠內容來敘事」的藝術形式。
楊明迭,《水光no.3》,70 × 250 × 180 cm,2020,玻璃、不鏽鋼線、冷光。圖/問空間提供問空間《搖動的風》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楊明迭的作品《水光 no.3》,將垂吊的發光裝置,與版畫印刷結合。並且在安靜的環境中,讓聽覺能發現到電流竄動的聲音。地圖與植物的疊合,被封存在水滴狀的玻璃材質中,形成類似被凝結的效果。在感官上提供了豐富的趣味性及詩意。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作品提供了許多的符號線索,但並不期望敘述明確的訊息。而是藉著提供開放式的解讀空間,試著與不同觀者的個人經驗形成對話。
盧明德,《偽自然D》,120 × 90 cm,2020,複合媒材。圖/問空間提供
藝術家盧明德的作品《偽自然 D》,運用了尺規、溫度計和風扇葉片等等的現成物,與圖鑑式的手繪動 / 植物,構成了可以多方向解讀的世界觀。再一次形成了針對再現自然的反思。畫面中的物件各自有著意義,卻又不相互關聯,打開了不拘一格的世界觀。作品流暢地跨越了「組合符號->敘事」的慣性框架,讓不斷被丈量的藝術語彙,不再需要被條列式解說。
葉竹盛,《蛻變1》,130 × 97 cm,2020,壓克力。圖/問空間提供
藝術家葉竹盛的作品《蛻變1》從個人對照自然的反應出發,以內造化的反芻呈現完全主觀的畫面結構。透過不斷面對 / 解決畫面問題的方式,讓畫面在色彩、筆觸、動線等等達到平衡與協調。將藝術家的精神狀態,非刻意地記錄在畫布之上。豐富的層次不再限於訊息傳遞,而是期望觀者能夠對於畫面有所感應,進而形成自身獨有的美感經驗。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從問空間《必然的偶然》聯展 看見策展方法的再打開
2022-03-30|撰文者:林侑澂5709
問空間年度壓軸展出《回聲》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聯展 呈現後疫情時代下的藝術多元面貌
2021-11-29|撰文者:陶文岳2819
【Visit From Home】雲端看展4: 迷失在那種潛伏中、萬物皆適、關於,記憶與情感的幾何
2021-06-1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4326
十位台灣當代藝術家齊聚問空間展出「搖動的風」藝術家聯展
2020-12-15|撰文者:張禮豪24002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6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