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策展

問空間《搖動的風》聯展 看見超越符號敘事的視覺語彙

問空間搖動的風

2021-01-11|撰文者:林侑澂

問空間《搖動的風》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史的書寫,經常從類別 / 主義著手,幫助閱讀者串連起不同形式間的發展脈絡。然而正在發展中的當代藝術並不容易、也不需要急著將作品放入框架。或是說,鑑賞當代藝術的方式應該要有機會回到觀眾的角度,重新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與人建立關係」,讓作品能夠以更具互動性的方式成立。
問空間所發表的聯展《搖動的風》邀請到了策展人張禮豪,以一種宏觀的視野,凝視著台灣非具象藝術的美學境界。展覽邀請到了曲德義宋璽德林鴻文郭思敏董心如楊仁明楊明迭葉竹盛盧明德陳建榮,共十位藝術家參與。以不同(或是迥異)媒材與技法的使用,反覆探討「不依靠內容來敘事」的藝術形式。
楊明迭,《水光no.3》,70 × 250 × 180 cm,2020,玻璃、不鏽鋼線、冷光。圖/問空間提供問空間《搖動的風》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楊明迭的作品《水光 no.3》,將垂吊的發光裝置,與版畫印刷結合。並且在安靜的環境中,讓聽覺能發現到電流竄動的聲音。地圖與植物的疊合,被封存在水滴狀的玻璃材質中,形成類似被凝結的效果。在感官上提供了豐富的趣味性及詩意。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作品提供了許多的符號線索,但並不期望敘述明確的訊息。而是藉著提供開放式的解讀空間,試著與不同觀者的個人經驗形成對話。
盧明德,《偽自然D》,120 × 90 cm,2020,複合媒材。圖/問空間提供
藝術家盧明德的作品《偽自然 D》,運用了尺規、溫度計和風扇葉片等等的現成物,與圖鑑式的手繪動 / 植物,構成了可以多方向解讀的世界觀。再一次形成了針對再現自然的反思。畫面中的物件各自有著意義,卻又不相互關聯,打開了不拘一格的世界觀。作品流暢地跨越了「組合符號->敘事」的慣性框架,讓不斷被丈量的藝術語彙,不再需要被條列式解說。
葉竹盛,《蛻變1》,130 × 97 cm,2020,壓克力。圖/問空間提供
藝術家葉竹盛的作品《蛻變1》從個人對照自然的反應出發,以內造化的反芻呈現完全主觀的畫面結構。透過不斷面對 / 解決畫面問題的方式,讓畫面在色彩、筆觸、動線等等達到平衡與協調。將藝術家的精神狀態,非刻意地記錄在畫布之上。豐富的層次不再限於訊息傳遞,而是期望觀者能夠對於畫面有所感應,進而形成自身獨有的美感經驗。

問空間搖動的風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