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問空間《必然的偶然》聯展 看見策展方法的再打開
2022-03-30|撰文者:林侑澂
當不同創作形式的四位藝術家相聚在一檔聯展中,會是偶然。而當四位藝術家彼此熟識二十多年,相聚在一起舉辦聯展,則是必然。
問空間在2022年三月發表了《必然的偶然》聯展,邀請到曲德義教授擔任總召集人,由藝術家大塚麻子、范姜明道、彭弘智和洪東祿四位共同展出。四位藝術家帶來不只四種的創作樣態,在展場之中碰撞出相當特別的氛圍體驗。聚焦於「當藝術群展的絕對性被刻意放棄時,還能留下什麼?」的提問,呈現出相當有意思的聯展模式。
范姜明道,《抽象測量01》,92x118 x6cm,2022,布上壓克力 壓克力罩。圖/問空間提供
范姜明道,《抽象測量03》,151.6 x 121.4 cm(局部),2022,布上壓克力 壓克力罩。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范姜明道長期在北京的工作室創作。近期因為疫情回到台北,也由此開始了新的思考。范姜明道本次呈現的裝置繪畫,聚焦於「對於抽象的測量」或「當代藝術在不受控制中需要被控制」的課題。從自身經驗、主觀出發,嘗試去捕捉無法規則化、定義化的抽象本身。
范姜明道這一系列的繪畫,最初先以豐富的色彩打底,再鋪陳一層均質顏料形成層次。接著運用木工用的彈線,在奔放的畫面中建立了度量機制。作品運用的壓克力框並非只是裝裱,而是先以雷射切割刻出「Abstract」凹槽,再填入單色的顏料。在多重的視覺語言中,反覆地闡述著對於抽象的體悟。
展覽中范姜明道也帶來了十多年前的木雕作品。以「將樹木變成其本身的紀念碑」為設想,將大量的合成木板膠合之後,重新塑造回樹木(或湖石)的造型。在全立體的作品上,材質的直線與造型的曲線也呼應著測量抽象的概念。藉由木材的再回復,重新思考物質、造型和象徵性的關係。
范姜明道,《樁2201》,64 x 24 x 43 cm,2013,夾板。圖/問空間提供
大塚麻子,《探索的軌跡》,100X100X5cm,2022,壓克力顏料 亞麻畫布。圖/問空間提供
藝術家大塚麻子,由日本來台灣生活、創作二十餘年。近年以「肉宇宙」的概念為核心,進行繪畵、雕塑、裝置、行為等等不同類型的創作。
大塚麻子的肉宇宙概念有兩個基礎。其一源自於長年學習的當代即興舞。舞蹈過程中感受到的身體感、互動感,是充滿生命力的。大塚麻子將自身的生命視為一個宇宙。在創作的過程中,自然地將這個宇宙中的經歷、習慣、文化投注在作品之中。其二則是大塚麻子對於數學、物理的興趣。於是系列作品在呈現上,皆是由兩種菱形交疊而成的。將千變萬化的色彩與幾何形交織排列,做為探討時間與空間的方法。
展場中的立體作品《Too Many Event Horizons》取材自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把椅子,卻是本次最能代表肉宇宙作品。Event Horizons的中文翻譯為「事件視象」,而日文的翻譯則是「事象の地平線」。立體造型的角度與轉折,經常打斷大塚麻子作畫的筆和思緒。藉此將平面測量空間的目的性反轉,形成了在立體中測量平面的作品。
大塚麻子,《太多事件視界 Too Many Event Horizons》,85x50x50cm,2018,壓克力顏料 木椅。圖/問空間提供
彭弘智,(左)《Medusa》,畫面 135x69cm 捲軸201x85cm,2018 / (右)《鬍仙 Beard God》,畫面 133x68 捲軸201x85cm,2003,紙 墨 捲軸。圖/問空間提供
藝術家彭弘智長期對於中西方文化的融會有著高度的興趣,在創作上不斷探詢著複數文化之間的關係。雖然彭弘智是繪畫背景出身,卻也不斷地進行非繪畫的實驗,聯展中帶來了油畫、水墨、3D列印、裝置等多種型態的作品。將諸多意想不到的元素組合,追求著更突破性的思維與視野。
以手法來說,彭弘智擅用「元素的轉換與融合」的創作模式(更接近於觀念藝術的思維)。例如將美國愛國歌曲改造為中國意象、將十二生肖以組合機器人的思維拼裝、以工筆水墨描繪帶有卡漫感的希臘神話、用動物的語言書寫宗教經文等等。運用遊戲般的手法,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定義形體、時空、位階等等概念。在多重交錯的符號中,反思著如今的我們所處的社會或是正在經歷的人際關係。
彭弘智,《落難觀音》,依場地調整,2022,油畫 撿到的石頭觀音像 木椅。圖/問空間提供
彭弘智,《小周天 8/15》,89x48x108cm,2018,黃銅 噴漆。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展首日VIP預展觀察,編輯部第一現場嚴選14件精彩作品!
敞開收藏大門:12件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5000美金以下作品推介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重磅登場!走入尼德蘭繪畫時代,揭開科學檢測分析下畫作秘辛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與日本國立藝術研究中心簽署MOU,深化臺、日策展人才培育,開拓東亞藝術新局
「臺中清水走走藝術季」盛大開展,五件公共藝術重現眷村生活的情感與記憶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ART TAIPEI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凝聚多元市場價值,打造亞洲藝術與文化盛宴
藝術也是用來掛歷史的釘子 :亞洲藝術文獻庫(AAA)「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專訪
自身境況與存在想像:短評2024新北市美展得獎作品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問空間年度壓軸展出《回聲》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聯展 呈現後疫情時代下的藝術多元面貌
2021-11-29|撰文者:陶文岳2750
【Visit From Home】雲端看展4: 迷失在那種潛伏中、萬物皆適、關於,記憶與情感的幾何
2021-06-1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4208
問空間2021首展將集結台灣當代藝術家展出《藝術節點》 創作聯展
2021-03-10|撰文者:陶文岳5048
兒童藝術策展方法的實驗: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外掛學校」以臨時學校概念,開啟多元群眾參與
2024-02-27|撰文者:李竺恩3513
文化部新人事安排: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資源司司長等職異動
2024-11-05|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8
2024亞洲藝術週開幕轟動!墨海樓台灣特展創下倫敦佳士得參觀新高
2024-11-05|撰文者: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