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空間《搖動的風》聯展 看見超越符號敘事的視覺語彙
2021-01-11|撰文者:林侑澂
問空間《搖動的風》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史的書寫,經常從類別 / 主義著手,幫助閱讀者串連起不同形式間的發展脈絡。然而正在發展中的當代藝術並不容易、也不需要急著將作品放入框架。或是說,鑑賞當代藝術的方式應該要有機會回到觀眾的角度,重新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與人建立關係」,讓作品能夠以更具互動性的方式成立。
問空間所發表的聯展《搖動的風》邀請到了策展人張禮豪,以一種宏觀的視野,凝視著台灣非具象藝術的美學境界。展覽邀請到了曲德義、宋璽德、林鴻文、郭思敏、董心如、楊仁明、楊明迭、葉竹盛、盧明德、陳建榮,共十位藝術家參與。以不同(或是迥異)媒材與技法的使用,反覆探討「不依靠內容來敘事」的藝術形式。
楊明迭,《水光no.3》,70 × 250 × 180 cm,2020,玻璃、不鏽鋼線、冷光。圖/問空間提供問空間《搖動的風》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楊明迭的作品《水光 no.3》,將垂吊的發光裝置,與版畫印刷結合。並且在安靜的環境中,讓聽覺能發現到電流竄動的聲音。地圖與植物的疊合,被封存在水滴狀的玻璃材質中,形成類似被凝結的效果。在感官上提供了豐富的趣味性及詩意。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作品提供了許多的符號線索,但並不期望敘述明確的訊息。而是藉著提供開放式的解讀空間,試著與不同觀者的個人經驗形成對話。
盧明德,《偽自然D》,120 × 90 cm,2020,複合媒材。圖/問空間提供
藝術家盧明德的作品《偽自然 D》,運用了尺規、溫度計和風扇葉片等等的現成物,與圖鑑式的手繪動 / 植物,構成了可以多方向解讀的世界觀。再一次形成了針對再現自然的反思。畫面中的物件各自有著意義,卻又不相互關聯,打開了不拘一格的世界觀。作品流暢地跨越了「組合符號->敘事」的慣性框架,讓不斷被丈量的藝術語彙,不再需要被條列式解說。
葉竹盛,《蛻變1》,130 × 97 cm,2020,壓克力。圖/問空間提供
藝術家葉竹盛的作品《蛻變1》從個人對照自然的反應出發,以內造化的反芻呈現完全主觀的畫面結構。透過不斷面對 / 解決畫面問題的方式,讓畫面在色彩、筆觸、動線等等達到平衡與協調。將藝術家的精神狀態,非刻意地記錄在畫布之上。豐富的層次不再限於訊息傳遞,而是期望觀者能夠對於畫面有所感應,進而形成自身獨有的美感經驗。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從問空間《必然的偶然》聯展 看見策展方法的再打開
2022-03-30|撰文者:林侑澂5540
問空間年度壓軸展出《回聲》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聯展 呈現後疫情時代下的藝術多元面貌
2021-11-29|撰文者:陶文岳2771
【Visit From Home】雲端看展4: 迷失在那種潛伏中、萬物皆適、關於,記憶與情感的幾何
2021-06-17|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4241
十位台灣當代藝術家齊聚問空間展出「搖動的風」藝術家聯展
2020-12-15|撰文者:張禮豪23413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85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