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0|撰文者:林侑澂
羅展鵬,《我是妳為凋謝的童年》,畫布油畫,92.5X92.5cm,2020。圖/大觀藝術空間提供
藉由女子與孩童的形象,羅展鵬的藝術在神性與人性、真實和虛妄、順從與掙扎、解放與禁錮、慈悲與殘忍、喜悅與哀傷、善與惡、淨與污、生與滅之間游離。既抽離又真切地存在著。許多的二元疊加構成了多元(或是混沌),敘述著羅展鵬所感知的「人」。羅展鵬試著以清醒的角度,觀察這個混沌的世界。用繪畫,來敘述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人性。
人類生而帶著原罪,或是說貪嗔癡。不同的說法皆是指涉著種種的欲望和本能。然而這些欲求並不全是負面的,例如人類因為求知欲而產生了分別心、進而有了辨別與判斷的能力。這些能力既成為了文明發展的契機,但也成為了意識的桎梏。當人類察覺到,自己正身處欲求所形成的痛苦、掙扎、懺悔、無力之中時,產生的往往是超越欲求的想望。
羅展鵬,《尖叫的教宗》,畫布油畫,130X97cm,2019。圖/大觀藝術空間提供
在羅展鵬的動態構圖中,呈現出極度壓縮後,爆炸開來的能量,對著世間吶喊。彷彿受困於原罪的漩渦而無法自處。而靜態的構圖則如同寧靜的水面,以一種複雜但又純粹的氛圍,映照著人類各式各樣初始本能。
羅展鵬憑藉著熟稔的技藝,讓或動或靜的畫面如同鏡子。映照著世間,也映照內心。使得觀者們坦承,面對自身未察覺 / 不願面對的隱秘。而當作品能夠引導著觀者,驗證自身隱晦的疑惑與經驗時。這個過程就圓滿了藝術品存在的意義。
羅展鵬,《祂說-成了》,畫布油畫,162X130cm,2018。圖/大觀藝術空間提供,非池中藝術網攝
生命、人性、意識,這些概念之間存在甚麼樣的關係?是許多人都思考的問題。羅展鵬試著去研究生命的意義,也將繪畫的題材望向了最直接面對生死的戰場烽火。藉由探詢戰爭中那些在生死徘徊的處境,去印證自身所覺知的人性。
在一則則關於中東戰爭的報導中,一張受傷孩童的照片似乎就蘊藏了千千萬萬種訊息。這讓羅展鵬深受震撼,於是去函報社,希望有高解析度的圖檔作為繪畫之用。得到素材後,羅展鵬在致謝的信末寫下「願神祝福你」。如此一個禮貌性的結尾,本應該是事件的完結。但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對方竟是以「願我的神祝福你」回應。
羅展鵬,《敘利亞的紅衣少年》,畫布油畫,91X72.5cm,2018。圖/大觀藝術空間提供
無論是誰的神,或是有沒有神,人與人之間祈求平安的心都是一樣的。回信中超越宗教、回歸人性的句子,淺顯卻讓羅展鵬久久不能自己。反覆觀看著正在發生的苦難,引導著羅展鵬漸漸理解到,神的語言是寂靜,其餘的都是失真的翻譯。神並不介入人的問題。又或是說,各式各樣(帶著原罪)的人類組成了這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始終要由人類自己來拯救。
而身處在時空的洪流之中,我們所處的世界,又是什麼呢?
REACTIONS
4
3
0
1
3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餘物與殘響─寫《拾人牙穢—王若冰×陳賽華灌駐地成果展》( 2024年度絕對放送「李俊賢Hornsun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城市中的駭客路徑──談顏珮珊的「此路有通」(2024年度絕對放送「放送特別獎」)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