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 遇見另一個自己!同名同姓的巧合成為藝術家楊俊複製自己的想像 橫跨三個場館一場充滿論題式的展覽
2021-02-06|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楊俊展場現場照。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你曾經在網路上搜尋過跟你同名同姓的有多少人嗎?想像他們生活在那個城市?從事甚麼樣的工作呢?出生於中國、幼年便移居至維也納的藝術家楊俊,居住和工作於維也納、橫濱以及臺北三地,跨文化的生活背景讓他體驗到個人姓名經過不同語言翻譯後,似乎複製出不同的「分身」,個人從單數切換到複數,這樣的經驗成為他近年創作所關注的議題。
楊俊,《杨俊(紅字)》。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楊俊,《自我肖像》,複合媒材,尺寸因空間而異,2021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2月6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登場「楊俊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楊俊與芭芭拉.史戴娜(Barbara Steiner)共同策劃,以群集式個展邀請了國內外11組藝術家共同參與:Christopher Adams和蔣慧仙,艾文.鮑爾/buero bauer,奧利佛.克利佩爾,松根充和,西村祐貴,Topotek 1,千鳥藝術,以及與楊俊的英文同名的另一位Jun Yang─現居舊金山的韓裔藝術家,使楊俊解構「個展」定義的意圖不言自明,因此這場展覽是個展也是聯展。
Christopher Adams、蔣慧仙,《哪一位是藝術家?》,錄像,2019年至2020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楊俊,《偽裝:看上去像他們,聽起來像他們》,單頻道錄像 16 分33秒,2003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這次展覽概念始於楊俊於2018年在首爾的善宰藝術中心舉辦的「總觀視角」,那既是一次作品的總梳理,也是用回溯和反思的角度,去著墨「回顧」對藝術家的意義。延續這樣的思路軸線,該展於2019年發展成在奧地利格拉茨美術館的「藝術家,作品,展覽」一展,並將反思的主體從個人轉移到體制機構的範疇。也就是說,在探究作為一位藝術家的意義之餘,進一步思索加諸在藝術家與其作品上的期待,讓展覽本身變成一個論題。
與松根充和合作,《過往即他鄉》,單頻道錄像 45分,2018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楊俊,《肉舖燈(再製版)》,木盒、塑膠,尺寸因空間而異,2018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展名中提及的「三個場域」是首度將展覽概念擴延至三個體制與功能相異的場館:TKG+Projects、關渡美術館與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不同樣貌呈現。這個展覽的三種版本分別有著不同的獨特脈絡和相應重點:當代館的展出版本,強調展覽的公眾任務和當代館的公共空間面向,因此,展覽期間諸如兒童和成人工作坊、教育推廣和藝術家導覽活動,以及展覽相關講座及討論活動等,皆為本展的重要構成元素。
「楊俊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展覽總說
楊俊,《幽靈島》,單頻道錄像、海報 8分、84.1 x 59.4公分,2009年。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個展系列,始於楊俊於2018年在首爾的善宰藝術中心舉辦的「總觀視角」,那既是一次作品的總梳理,也是用回溯和反思的角度,去著墨「回顧」對藝術家的意義。延續這樣的思路軸線,該展於隔年(2019)發展成在奧地利格拉茨美術館的「藝術家,作品,展覽」一展,並將反思的主體從個人轉移到體制機構的範疇。也就是說,在探究作為一位藝術家的意義之餘,進一步思索加諸在藝術家與其作品上的期待,讓展覽本身變成一個論題。這個思維在臺北有了進一步的擴充,其中共同參與這項群集式個展的眾人包括:Christopher Adams和蔣慧仙、艾文.鮑爾/buero bauer、奧利佛.克利佩爾、松根充和、西村祐貴、Topotek 1、千鳥藝術,以及與楊俊的英文名撞名的另一位Jun Yang──向這位現居舊金山的韓裔藝術家的邀展之舉,使楊俊解構個展定義的意圖不言自明。
因此,「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是個展也是聯展,分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和關渡美術館以不同樣貌呈現,而本展的第三種表現形式已於TKG+ Projects展出至一月底。
這個展覽的三種版本分別有著不同的獨特脈絡和相應重點:當代館的版本強調展覽的公眾任務和當代館的公共空間面向,據此,諸如兒童和成人工作坊、教育推廣組和藝術家導覽活動,及展覽相關講座及討論活動等,自展覽策劃之初即成為本展的重要構成元素。
楊俊簡介:
楊俊展場現場照。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1975年生於中國,四歲時隨家人移居維也納,成為跨文化背景下成長的第二代移民,目前居住和工作於維也納(奧地利)、橫濱(日本)和臺北(臺灣)三地。他流動的成長經歷、身分的轉換經驗,以及創作的探索轉型,作品往往顯露出自己的故事,具有強烈的自傳性色彩。擅長以視覺藝術、裝置藝術及跨領域創作來剖析關於不同文化之中,多重且複雜的身分政治、公共性與機制,以及文化轉譯與國家認同等議題。展出經歷包括:光州雙年展、臺北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歐洲宣言展等。2007年移居臺北,為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共同發起人之一。
相關教育活動請件下頁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迎接2025,聚焦「語言」探索文化,首推「眾聲喧嘩—講述表演集」及「焱山之城」
2025 ART FUTURE藝術未來:跨地域與媒材界限,領航「超當代」藝術潮流
編輯部直擊!ONE ART Taipei 2025 本地畫廊與國際展商齊聚,激盪當代藝術新視域
2025全球藝術展覽看些什麼?從大型個展、藝術祭到地方雙年展,推介十檔精選好展
框內到框外的自我博弈
2024年國際藝術拍賣市場回顧:總體市場成績下降,卻有更多買家進場?
關於「新實驗」與藝術狀態的長期實踐,爍樂畫廊(gdm)歷經50周年進駐台北,首檔隆重呈現吳季璁個展《氰山映月》
亞洲指標性飯店型藝術博覽會,第七屆「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JR東日本大飯店隆重登場!
一生書寫臺灣山川靈韻:臺灣藝術巨擘林惺嶽辭世
臺博館「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發表偶戲叢書揭偶戲文化面貌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台北當代藝術館公布2025年度展覽,持續推動臺灣當代藝術多元發展
2024-12-26|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916
每個人都是「關係人」:MoCA當代館新展,反思 #Me Too 運動下的社會現象與多層關係
2024-05-31|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226
MoCA Studio「幻殤─提摩特斯.安格萬.庫斯諾個展」 印尼藝術家以傳統入神舞蹈演繹在地歷史
2024-02-23|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38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邁入15週年盛大開幕!4大展區66組藝術作品,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5|撰文者: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181
洛杉磯野火肆虐:多處文化地標付之一炬,藝文場所全面緊急關閉
2025-01-15|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128
2024落山風藝術季「在海邊的人」:以國境之南的環境與生活為靈感,交織成從沙灘到老屋的藝術路徑
2025-01-15|撰文者:原物創意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