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6|撰文者:林侑澂
林煒翔,《晃遊(十四)》,162 x 227 cm,油彩、畫布,2017。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林煒翔作畫的步驟往往是不起草圖、從氤氳中漸漸顯現形象的。尤其是油畫,經常如同水彩般經過了千百次「洗、擦和染」的循環,一層一層留下痕跡。顏料薄薄地堆疊著意識的線索,讓觀者隨著畫者的情感進入清透的氛圍當中。最終在幾乎無限的時間裡,疊合出了一個沒有時間軸的狀態。讓呼吸隨著微風,引導出一方純粹的精神淨土。
林煒翔,《青山疊翠(一)》,112.5 x 967.5 cm,水彩、紙,2018。圖/毓繡美術館提供.非池中藝術網攝
如同水墨長卷的《青山疊翠(一)》,同時有著定點與移動中的視線效果。將林煒翔在山間「晃遊」的經驗作了適切的側寫。極薄、務求精準的水與彩,僅在綠白之間就構築了繽紛的韻味。獨自身入天寬地闊的自然中、畫中,引領著觀者內觀自身的存在。提供了一個自我相處、自我檢視的契機。緩緩地在作品與意識之間,探詢著自身存在的證明。
林煒翔,《遊蹤(三十六)》,130 x 162 cm,油彩、畫布,2016。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在林煒翔的繪畫而言,似乎回到了精神上的原鄉。遠觀時就像是置身無人的山間,開闊、自由並且讓人心生嚮往。近觀時所見層層疊疊細節和筆觸的痕跡,則是一種難以名狀的、複雜的思緒。在寧靜與波瀾兩種精神之間,形成某種未知而流動的平衡感。緩緩的詩意,感知的是自觀、也是時間的作用,更同時是一份精神追求的悠遠旅程。
毓繡美術館《近山.何以為界》三樓展場實紀(四月份更換作品後)。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毓繡美術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策展團隊以「由下往上」、「觀看自然的視點」作為策展軸線。讓作品、建築、山林環境之間疊加出有趣而層次豐富的對話。毓繡美術館提出對「人與自然該如何相處」的提問。也同時輕聲提醒著我們,人處於自然當中應該是巨大整體的一份子,而非主宰者或對立者。自然界給予人們實質或精神上的瑰寶,只要細心靜心的體會,必然能夠遇見屬於自身的收穫。
毓繡美術館處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之中,四時變化所帶來的氛圍豐富多樣。而展覽《近山.何以為界》,為參觀者們提供了文人化的自然詮釋。藉由三位藝術家各具辨識度的方式闡述著對於自然的體悟。在充實又留有空間的脈絡之中,引領著觀者的意識與展覽中的自然環境相互傾訴。
毓繡美術館,《近山.何以為界》主視覺。圖/毓繡美術館提供
毓繡美術館【近山.何以為界】
陸先銘、洪天宇、林煒翔聯展
展期:2021-01-30 ~ 2021-06-13
地點:南投縣草屯鎮健行路150巷26號
參展藝術家:陸先銘、洪天宇、林煒翔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藝術的洗腦與洗腦的藝術
詮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之視域,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以「5+5+5:中國當代藝術特展」特別專題,隆重呈現!
(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終於盼到你!「ART SG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參展名單公布,臺灣共八間畫廊參展
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藝術家張恩滿登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從「非洲大蝸牛」探討臺灣原住民面對入侵物種
從高雄到國際,日籍新住民藝術家點亮台灣璀璨之光!台灣燈會作品《脈動》獲「設計界的奧斯卡」義大利國際設計大獎肯定
雙「館」齊下,香港故宮、M+博物館藝文新地標,串聯起西九文化區的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
ART TAICHUNG 2022 台中藝術博覽會7月15日盛大開展!10年深耕中台灣藝術市場,首度進駐台中林酒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徵件桃源國際藝術獎入圍名單今揭曉,來自8國橫跨歐亞、美洲15位藝術家,明年3月齊聚桃園盛大展出
2022-06-27|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60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特展(影音)眾神、信仰、地獄、幽魂—臺南市美術館夏季迎接法國大展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挑戰你的膽量!
2022-06-2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