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楊立的《煞風景田園詩》,身處異質的當下,探尋何謂繪畫。

伊通公園楊立煞風景田園詩異質性繪畫獨立

2021-04-21|撰文者:林侑澂

伊通公園,楊立個展《煞風景田園詩》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楊立很直接地運用醜與美、力量與纖細等等意象的對照,詮釋著我們所身處的某種真實景況。許多既荒謬、弔詭甚至瘋狂的現象,淺移默化中已被你我視為理所當然。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種種違和感,讓楊立時刻保持著問題意識。也使得楊立的畫面經常會呈現「諸多可被釐清的個體,組合成了難以釐清的整體」狀態。
對於畫面中的荒謬感,楊立也難以為其解釋或定義。追溯其源頭,或許是因為楊立天生就維持著一種「局外人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這樣的距離感,在觀眾們心中產生了諸多無法理則化的感受。而當在看見多件作品的同時,卻能夠形成可被理解的創作者立場。

【繪畫與藝術是兩回事】

楊立繪畫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楊立的理解當中,繪畫是人類很原始的本能之一。動手畫圖和雕塑、音樂、舞蹈一樣,往往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也能夠形成感染力。而藝術的概念其實並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一個被人們無限增減的變動定義。當一個物件被冠以藝術之名,似乎就象徵了某種的定位蛻變 / 提升。
當代藝術的範疇被無限放大已經成為現實,這讓楊立更加關注於「繪畫本身」。楊立也認同:「所謂的繪畫,往往不需要稱之為繪畫藝術,其自身即具有成為美感物件的本質。但若是行為不被稱為行為藝術、觀念不被稱為觀念藝術,即無法進入美學的討論範疇」的說法。而兩者之間的不同,使得楊立的自我定位是名畫家,而非藝術家。
楊立繪畫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思索繪畫與藝術間的關係時,楊立相當堅持繪畫的超然性。在「繪畫獨立」(楊立將它定義為一個維權運動)的旗幟之下,楊立一方面想要呈現心目中繪畫的樣子給觀者。另一方面也期望能透過實踐,讓繪畫回歸到更本能、更直觀的討論氛圍中。
楊立不想要依循著大多數畫家的軌跡,成為視覺風格產生器。在實踐的過程中,楊立有意識地進行了題材及畫風的解放,以更無拘束的方式作畫。而為了讓自身的繪畫具有意義,楊立試著回到繪畫者原始的初衷,單純地將「對於異質性的感受直接畫出來」。於是有了小亂局的誕生,這一系列的畫作也成為了楊立自我覺醒的錨點。
伊通公園,楊立個展《煞風景田園詩》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即便各件作品都具有完整的敘事內容,但就展覽來說最讓人在意的仍是藝術家的創作方式。各件作品將楊立所觀察到的現象與事件視覺化,但楊立並不想將各件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串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章節敘事型的展覽。而是更希望讓觀眾們感受到畫面之外、劇情之外的繪畫態度。

伊通公園楊立煞風景田園詩異質性繪畫獨立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