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9|撰文者:林侑澂
(由左至右)台新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鄭雅麗、董事長鄭家鐘、決選主席黎煥雄合影。圖/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2021年第十九屆台新藝術獎(台新獎)於七月初公布了三大獎項得主,再次引起了各界的關注與討論。這一屆的活動受到全球疫情影響,決選委員由國內各領域研究者出任。當15組的決選作品並列時,反應出了台灣很大一部分的藝文趨勢,觀眾們也能夠再次從中看見許多值得思考的面向。
新聞連結:【第19屆台新藝術獎】揭曉三大獎得主
【跨領域的推動】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視覺藝術獎 《臺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圖/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多元,藝術創作的樣態也隨之擴充。從尋求突破的設想出發,台新獎鼓勵跨領域創作的性質一直是藝文界的指標。透過視覺與表演兩大類別的並置,推動著視覺藝術更常見行動性,也推動著表演藝術更常見課題思辨。多年的努力下,台新獎成為了台灣跨領域藝術最重要的支持者。近年來越來越多去除菁英美學、反應真實世界的實驗受到台新獎的肯定。而在本屆決選的作品中,兩大類別也都再次出現了許多讓人驚喜的成果,並且不斷擴充著各式各樣的可能性。
【定位座標的重構】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表演藝術獎 《攏是為著・陳武康》。圖/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當觀眾們對於藝術寄予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多重價值的辯證也就成為了感受藝術的關鍵之一。在這樣的循環當中,創作者所需要考慮的元素也越來越多樣。台灣的創作者養成從十餘年直接接軌全球,累積成為了今日全球訊息流暢、高度自由的文化環境。長期且全面的交流學習,支持著創作者們跨越了「自認為邊緣」的慣性。當創作者的養成過程有了更開放的參照,自然也就支持著創作立場從「島嶼中」轉換到了「地球上」。於是無論創作的題材指向何處,都更能體現出全方位的思維高度。
【關注課題的方式轉變】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年度大獎 《牆後的院宅》。圖/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2020年至今,全球陷入肺炎疫情之中,生活狀態的轉變也在人們的心中萌生了許多新的思考。藝術往往是最先反應社會變化的學科,創作者們也從不同的角度,做出了相應的反饋。在本屆台新獎的決選作品中,能夠明確觀察到「大環境變化不僅推動展演方式調整,也加速了思考方式、敘事方式的重構」。就創作的模式來觀察,創作者開始更加關注身邊的日常事物。在多組決選作品中,都可以見到創作者們更加熱衷於曾經的認知慣性。創作者們正敏銳地反應出「自我凝視的角度轉換」,經常能夠產出各種預料之外的形式與內容。這樣子的模式在台灣日漸成熟,也相當可能在未來成為一股更重要的文化趨勢。
【歷史意識】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決選入圍 《秘密南方: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圖/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當創作者的目光回歸到日常事物時,近年經常被討論的「歷史意識」又再次被強烈突顯了出來。此處所指的歷史意識,並非是(顯性地)將特定的事件或現象作為創作的主軸。而是在組構作品脈絡時,自然地將土地人文的底蘊作為養分。即便題材上並非直指歷史,作品最終也能夠呈現出完整的背景座標。
這一世代的創作者們,甚至比前輩們更在意與歷史的對話。過去的台灣創作者在詮釋個體 / 家族 / 國族經驗時,「宣導式」的潛台詞經常會有意無意地出現,或說懷有較多的教育目的性。然而當代創作者的立場表達,已經不再將尋求認同做為目標,而是希望提供「可開放討論」的作品。今日的創作者們更加坦然 / 多元化地,面對著看似已經結案的課題。懷有歷史意識的創作不再背負那麼多的對抗性,而是傾向於用新的角度將各種元素連結討論。本屆多件決選作品中,都出現了以新方式辯證舊課題、單體作品呈現多樣課題的思考脈絡。
REACTIONS
0
0
0
0
1
熱門新聞
1
吳剛毅.彌雅的新立體解構主義 於鍾鼎藝術發表《城市漫遊系列》個展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2022年最新得獎作品首站展出在臺灣!
「2022桃源美展」6月17日起徵件開跑!聚焦「繪畫與書寫類」,催發在地當代視野
霹靂卡霹靂拉拉,在楊宗嘉作品中的變身與材質嫁接
2022第3屆「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於台北喜來登展現重生藝術多元面貌
「畫都」與「畫伯」,論繪畫,也話當年,關於「人.間-陳澄波與畫都」一展在嘉美館中的當代轉向與感性經驗
南美館「蔡草如:神話、戲臺與逆光赤城」,走入臺灣在地文化的日常
劉舒律個展《初夏圓舞曲》夏日抹清新,搭樂曲「沉浸式體驗」化情感為真實!
鏟出生命莊嚴的躍動 國美館推出「做工的人:洪瑞麟與臺灣美術中的勞動身影」
買得起的經典!愛上藝廊推出「iart藝術超市」典藏展,限定快閃店設計!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專題企畫
當代藝術時事觀點【第19屆台新藝術獎】首次不頒獎以直播揭曉三大獎得主 《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隱喻疫情社會 《牆後的院宅》、《攏是為著‧陳武康》葉名樺陳武康夫妻雙雙獲獎
2021-07-10|撰文者: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