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聯展

穎川畫廊《時空絮語》陶綱|陳廷彰 水墨聯展 感知深處的自我 探詢未知的萬物

穎川畫廊時空絮語陶綱陳廷彰

2022-05-18|撰文者:林侑澂

時空和記憶均是無形之物,它們難以文字化感知,但又時刻累積。視覺藝術經常關注於對於它們的表達,並且反應出多種多樣的型態。2022年穎川畫廊邀請到陶綱與陳廷彰兩位藝術家,發表了《時空絮語》。聯展藉由半抽象的水墨形式,將藝術家個人的感悟轉換為可供感知的藝術品。
陶綱和陳廷彰的作品並置,在以灰階為主的場域形塑出深沉緩慢的氣質。進入展場後,輕重交織的作品引導著觀者知覺進入藝術品的領域。感官上,就像是細小的記憶碎片被放大了千百倍。由藝術品構成的場域間,感受自身意識和記憶的軌跡。
穎川畫廊《時空絮語》陶綱 陳廷彰 聯展,展場實紀。圖/穎川畫廊提供
藝術家陶綱(1983-)的創作氤氳著一份簡明卻龐雜的思緒脈絡,似遠實近地難以定義。若從題材而言,展出的系列源自十多年來旅行或身處不同風景的經驗。旅行是生命的濃縮,每一步的境遇、人事時地物總是會有許多未知。有著讓人感到期待、愉快或豐收的時候。也有著疲憊、失望甚至遺憾的時候。陶綱的創作藉由旅行經驗的視覺來作畫,卻並非著墨於其中的情緒或故事。而是藉由風景將不斷內化、沉澱的所感所想,多層多次地進行梳理。
陶綱在創作過程在每一個筆觸、每一層罩染之間,將描繪對象的明暗、色彩和特徵一而再均質化。在極黑、純白和灰階的空間中,筆觸和暈染構建出豐富的層次。細微的筆觸間,其投注的不單純是耐心,而是如同修行者誦唸般、反覆的自我探詢。分不清多少層的罩染裡,將日常之外、物質之上的通透自然,緩緩地醞釀在紙上。
陶綱,《仰望 (5)》,40x45 cm,水墨紙本,2020。圖/穎川畫廊提供
陶綱潛心研究古典的傳承,也同時以源於當代生活的視覺經驗,形塑可與時代對話的構圖結構。設計遠近深淺間關係明確、虛景與實景間切換簡明的穩定空間。一直以來,陶綱喜愛具有傳承性、具有古今脈絡的水墨媒材。作品的表達中,最有意思的是對於礦物雲母的研究。雲母的特性是加溫到不同溫度後,結晶體會呈現不同的色彩,並且保留晶亮的質地。陶綱畫中的深黑色經常會運用這樣的顏料,為灰階的結構提供了更立體的感受方式。
陶綱,《盼 (3)》,75x95 cm,水墨紙本,2020。圖/穎川畫廊提供
萬物依著大自然的循環有所枯榮,被賦予各種美感與詩意。但其實山間風景本身沒有好惡,其間萬千變換本質上都是人們的詮釋與投射。然而陶綱的繪畫並不刻意描述個人化的經驗,反而著重於將故事性的元素中,不斷地抽離,重新組建純粹的精神空間。這樣的作法僅僅保留了最低、最明確的辨識度,形成一種可以投射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或者任何情感經驗的視覺。
近期的作品之中,陶綱的筆法越來越是穩定。陶綱將所有的愉快、不愉快、七情六慾,都揉合成清冷的風格。卻又在這樣的清冷之中,看見非常濃郁的思念,這樣的思念顯得幽微而複雜。或許在表面看來,正在思念著不在身邊的人事物,但試著探詢其深處,會發現陶綱所思念的,是經驗中「只能偶爾碰觸一點點的身心安適」。這或許可以說是-某種曾經體會過,卻難以持續掌握的平衡與安詳。如此的身心狀態,並不是某種遠方的目標,反倒像是源於個人內在的本質樣貌。它在生命的片段中偶爾會浮現,卻由於外物的圍繞,並不容易時時維持。
陶綱,《望 (3)》,90x100 cm,水墨紙本,2020。圖/穎川畫廊提供
陶綱不諱言自己的生命中,仍存在著諸多焦慮。想成為藝術家、想對自己更誠實、想讓身邊的人都能夠更好,都是陶綱心中念想。然而冀求之物越多,身心越不容易舒緩、越不容易成為自己該有的樣子。於是陶綱在不經意間,將這個真實的自己寄託在繪畫之中,形塑一系列去除目的性的自畫像。
生存、生活、生命總是忙碌而複雜,於是陶綱和許多人一樣時刻面對著焦慮、冀望著坦然。與其說陶綱所描繪的是心中理想的境地,不如說是一幅去除外物的真實自我寫照,或者一段自我探詢的軌跡。終究在畫面中實現了梳理。其實,陶綱所思念的平衡與安詳並不在遠方,而是一直都存在於自身無暇顧及的內心深處。陶綱,《闇 (1)》,75x70 cm,水墨紙本,2020。圖/穎川畫廊提供

穎川畫廊時空絮語陶綱陳廷彰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0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