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詢生命本質的原初與純粹:多納藝術《野境》林瑩真個展
2022-06-15|撰文者:林侑澂
人文與科技隨著時空不斷衍進。人們生活在這個環境、享受著所謂的,卻又總是期待著能夠回歸到某種樸質的純粹。
藝術家林瑩真出身於醫療背景,卻在工作數年後毅然轉身,投入藝術學院。在臺灣藝術大學的美術系,陸續完成了學士和碩士學位。在藝術創作的領域,林瑩真一直都勇敢而真誠前行著。2022年林瑩真與多納藝術合作發表了《野境》個展,分享近年的繪畫及雕塑作品。同時以兩種形式,一點點地探詢著人做為萬物之一、生命最原初的樣貌。
林瑩真,《Flowers》,壓克力彩、色粉、油性蠟筆,91X116.5cm,2022。圖/多納藝術提供
經常以動物和植物做為主題,林瑩真特別對於「誕生於人類之前的物種」非常感興趣。大自然的各種生物,分別有著自己的特殊性或生活習性。林瑩真認為這些動植物們隱隱像是守護者一般,對應著大自然所賦予的任務、支持著大自然的無形循環。由此出發,林瑩真藉由動植物的種種形象,在作品中記述了對於生命本質的觀察與體悟。
林瑩真,《虎 Tigers》,壓克力彩、色粉、油性蠟筆,160 x 130cm,2022。圖/多納藝術提供
一直以來熱衷於閱讀,林瑩真的書架、書單上最常見的是動物文學、生命文學的書籍。這一次個展也深受Marlo Morgan的著作《曠野的聲音》影響。林瑩真從書中的內容獲得啟發,試著去探尋人類與自然萬物的連結與相處。並且發現到生活中附加的、外在的事物,經常會成為生命的包袱。林瑩真認為當人類能夠從現實的紛亂中,回歸到生命的純粹時,周圍的環境會出現很真切的回應。而當人類不再執著於過多外物時,心就有可能找到自己。於是林瑩真在創作之中,一點一點地屏除對於心靈的感擾,進而將生命原貌轉換為視覺藝術。
林瑩真,《狐 Fox》,壓克力彩、色粉、油性蠟筆,72.5X91cm,2022。圖/多納藝術提供
林瑩真在個展中大量使用了動植物具有野性的形象,呼應著人與自然之間既流動又平衡的關係。經由繪畫與雕塑的實踐,細細地梳理感知。借鑒《曠野的聲音》書中內容,將澳洲原住民的自然觀與當代社會的日常生活對照,再一次重新學習如何成為「真正的人」。
註:《曠野的聲音Mutant Message Down Under 》由美國醫生瑪洛.摩根Marlo Morgan(1937-)所著,初版於1990年發表。將作者橫跨澳洲沙漠、原住民部落的生活見聞做了詳細的介紹。其中澳洲原住民與大自然相處、溝通的方式,提供了林瑩真諸多反思之處。
林瑩真,《綻 Bloom》,壓克力彩、色粉、油性蠟筆,91x116.5 cm,2022。圖/多納藝術提供
《野境》發表了雕塑與繪畫兩種形式的創作。然而它們並非是兩個系列,而更像是在一個主題之下,相互呼應、相互佐證的兩條詮釋的途徑。同時進行兩個類型的創作,林瑩真也試著銜接繪畫和雕塑的觀念。而創作的過程大多是從造型出發、經由媒材的運用,最終再思辨符號的意義。
過去的繪畫中,林瑩真擅用較低彩度的方式創作。近期為了尋求不一樣的視野,林瑩真有一段時間刻意擱置了畫筆,開始重新學習金工、陶塑或版畫等等媒材。期望透過新事物的學習,開啟突破慣性的契機。有趣的是,在「捏陶」過程中所獲得的塑形經驗,也反向地對於林瑩真的繪畫產生影響。尤其在於筆觸的運用,林瑩真在厚薄輕重的控制上越來越顯得自由。
林瑩真,《食蟹獴 Mongoose》,壓克力彩、色粉、油性蠟筆、畫布,45.5X53cm,2022。圖/多納藝術提供
有別於過去的視覺風格,林瑩真本次個展呈現出更加鮮活的筆觸、並將明度及彩度增強。林瑩真的系列繪畫以壓克力彩、礦物色粉和油性粉彩為主要媒材,也會在使用西畫的色粉在其中。多種不同質地之間,林瑩真經過反覆取捨,鋪將意念與媒材揉合。也將捏陶的觸感經驗、立體經驗運用在不同性質的媒材上,使得畫面呈現出了肌理豐富的層次感。讓創作不再僅是造型的建立,也同時是空間氛圍的建立。
關注於大自然中、人類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連結,林瑩真取材動植物的方向,並非是日常的寵物或盆栽。而是以具有特殊性、造型有趣的生物為主。尤其日常不會見到的動物,牠們所帶有的距離感、神秘感,形成了某種介於想像與真實之間的氣質。林瑩真借用了這樣的氣質,試圖在創作中進入有形世界之外的討論。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四季與人生的流變:佐垣慶多「四季狂想曲」中的符號融合與生死價值觀
2024-11-14|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1624
從「五象之境」談跨域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風景構築
2024-10-07|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2278
似近還遠:模糊感性的邊界與身體限縮 洪千惠個展《靄》
2024-01-18|撰文者:王襦萱4310
「以在地涵養,放眼國際,自在芬芳」—桃美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回首創館歷程,展望館群建備後新局
2024-12-20|撰文者:李竺恩1573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2024-12-19|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652
首度由黑人女性出任總策展人,美國古根漢美術館副館長娜歐蜜·貝克維斯(Naomi Beckwith)領軍第16屆卡塞爾文件展
2024-12-19|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張家馨編輯整理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