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7|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藝術家許進源與駱麗真館長。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6月14日起至8月14日,於MoCA Studio展出藝術家許進源個展「宅內」。展名「宅內」,源自於澎湖群島特用的農業文化地景「菜宅」,係當地居民為抵擋冬季強勁的東北季風,以咾咕石搭建防風牆於菜園四周。於澎湖出生的許進源,因一紙公文招喚,重返睽違50多年的老家,牽引出藝術家的鄉愁以及對人類歸宿的思考,透過解構並重塑故鄉老宅元素,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個人生命史,展出作品包含裝置、錄像、攝影等形式,打造出充滿營造工地氛圍的場景,帶領觀眾一窺這個一路伴隨著他成長、經營事業和創作的宅內。
《白布曲》系列。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宅內>系列展間。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攝影作品《白布曲》系列,畫面上以同時代表出生時的聖潔,與死亡時的平靜肅穆雙重意涵的白色布條,包裹許進源從宅內攜出的三根木樑,象徵生與死,由他的過去和未來所譜成的圓,是每個人皆需面對的人生圓舞曲。在許進源原本的構想裡,白布既代表婚禮和嬰兒出生時的神聖和潔白無瑕,也代表現今全球因新冠疫情人口逐漸減少、車禍意外喪生和喪禮時的清平和肅穆哀戚。生與死,過去與未來在這裡合而為一。一個生與一個死,一個過去與一個未來是相對的。生與死,過去與未來到頭來是一個圓。對於他而言,《白布曲》就象徵著這個由生與死,由他的過去和未來所譜成的圓,這個我們每個人皆需面對的圓舞曲。
《76號公路》系列。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76號公路》系列展場呈現。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錄像作品《76號公路》,則以營建工地使用的鷹架為結構,播放許進源將一根代表著阿嬤的木頭從臺南安平港出發,穿越臺灣海峽的海面,運抵澎湖的紀錄,隨著海浪漂盪的枯木,代表著其對於阿嬤的無盡思念,亦象徵著臺海因第七艦隊撤移而風起雲湧和暗地裡兵戎相見的競爭局勢和緊張關係。以此,他的體驗乃是神秘、怖異和奇幻的:這乃是一場湘西趕屍的行演,一齣由黑白丑角所主演的默劇,一趟由時間影像和運動影像所交織,由空、有與無之間的流轉所構築的動人之旅。鏡頭也拍攝50多年未經整理的宅內原貌影像,試圖構築出一個由咾咕石、枯木、白布、螢幕、土地和死亡所共構的、空無的宇宙空間,引領觀眾感受宅內的氛圍,思考藝術家和人類所需共同面對的死亡。
藝術家簡介
藝術家許進源與駱麗真館長。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許進源,1956年生於澎湖後寮,淡江大學企業管理系學士,曾任建設公司董事長。幼時於澎湖腳踏出去就可碰到海水和珊瑚礁的體驗開啟了其對自然生態進行關注的鎖鑰,搬遷至高雄後跟著父親於戲院販賣部叫賣和免費看電影的回憶奠定了其影像教育的基礎,於金門當兵時眼見第七艦隊移防的記憶播下了其對自身生命情境進行感知的土壤,而在大學畢業後創業和經營事業的經驗則賦予了其作品極為獨特、豐富、細緻,且極具創造力和震撼力的能量。大學時代開始接觸攝影的他曾因創業經商中斷攝影,而後於2002年計劃退休後才重拾相機進行創作。其作品曾獲1978年北區大專院校彩色幻燈組金牌獎、2009年磺溪美展優選和2015年大墩美展攝影類優選。
他亦曾以攝影作品《困.囚》和動態影像系列作品《海的寓言》獲2017年高雄獎首獎和2020年臺北美術獎優選。近期展覽包括2019年於高雄負債空間舉辦的「負債空間——許進源2019年創作展」和2020年同樣於負債空間舉辦的「海的寓言」個展。2021年底,他亦曾以《許進源實品屋》計畫受邀參加臺灣藝術大學「複調神話: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他主要生活和工作於高雄。他主要的創作類別為攝影、錄像和行為藝術;近期,他還將創作的觸角延伸至了裝置藝術、地景藝術和參與式藝術等方面。
他2018年的作品《七元首》主要描繪的是他對臺灣歷來七位國家元首的記憶和人民於這七位元首執政下的生命形式。他2020年的作品《戰爭與和平》主要扣連的是他幼時於澎湖日常的戰爭記憶,與當代戰爭與和平的議題。他2020年的作品《自由使者》主要呈現的是臺灣特有的宗教、詐騙現象和勞工下工後對其進行的戲謔性擬仿和「自娛娛人」的遊戲。他2020年同年的作品《分娩》主要給出的是其對於其阿嬤的回憶和當代「工業人種」如從氣泡紙中「分娩」而出般痛楚的身體感。他2021年的作品《買房夢》主要處理的是臺灣許多人終其一生買不起房子和課徵富人稅的現實。而他同樣於2021年創作的作品《火房》則面對的是臺灣荒誕的教育制度。他的作品主要關注臺灣的社會文化現象、自身的生命情境、自然環境和當代勞動人的生存處境等問題。
REACTIONS
0
0
1
2
0
熱門新聞
1
泰德美術館「Turner 250」6月來台!「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將於中正紀念堂盛大展出高達80件真跡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 VIP 預展直擊!看見南台灣獨有的藏家面貌,品味古今交會、東西薈萃的藝術能量
初春走進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感受當代藝術與古都文化的共鳴
富邦美術館推出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首次在台個展!更合作金曲歌后張清芳錄製語音導覽
【專題企劃】浪漫主義「光之畫家」透納冥誕 250 週年:從傳統風景畫到抽象化表現的演進
帝圖2025迎春拍0330盛大登場,寒舍主人舊藏明黃花梨羅漢床、與新加坡秋齋珍藏重量領銜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上):協作與合作的力量,奇美博物館的策展之道
全球當代藝術市場腳步放緩,藝術新秀崛起:Artprice《2024年當代藝術市場報告》摘要與評析
「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於史博館展出逾三百件作品,詮釋古今東西的文化傳承與精粹
ART TAINAN 2025 台南藝術博覽會圓滿落幕,藝術與日常的模糊邊際 收藏延伸的生活品味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聯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年度首展「No Language」:跳脫文字框架,14組創作者以視覺與觸覺訴說「無聲的語言」
2025-01-16|撰文者: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