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聯展策展

異雲書屋《謐境》黃至正x張驊x陳仕航 三人聯展 緩緩探詢物質世界之外的安適

異雲書屋謐境黃至正張驊陳仕航

2022-09-12|撰文者:林侑澂

張驊,《結晶樹》,油彩、畫布,53x65cm。圖/異雲書屋提供
平凡的事物也能夠由小見大,並承載著來自各界的訊息。例如一顆平凡的礦物,事實上是在巨大的時空中經歷萬千地質作用後產生的結晶。張驊試著以此「結晶」的概念,將多重的時間切片、記憶切片以圖層的思維,凝結成純粹化的視覺。同時容納曾經、當下與未來。於是源於自然萬物的感知,在張驊的藝術中就猶如是地質作用,而最終產生的畫作即是如同礦物般的結晶。
張驊認為,自身與萬物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外共存」的狀態。當自身面對著恆變恆動的萬物,張驊的繪畫相當關注於兩者之間的的「共感」,繪畫取材自日常生活中的視覺物件,將物件或自然的紋理提取出來,並且將其解構。張驊將多次轉換的視覺形式,做為表述共感的載體。無論視覺上是沉澱或是迅速位移、層次是簡是繁,張驊都不斷透過繪畫實踐,探詢物我之間或許存在的規則。
張驊,《水晶宮殿》,油彩、畫布,91x72.5cm,2022。圖/異雲書屋提供
《結晶風景》略過草稿的步驟,以一種開放的方式描繪自身意識的運作。對於張驊來說,時間、空間、記憶、思維與感知是一個巨大而無形的整體。而藝術的實踐即是從一個微小的局部進入,進而探詢物質世界之外的萬物連結。甚或可說,張驊的抽象形象並非是現實事物的轉化,而更像是自身對於各式各樣共感的紀錄。
陳仕航,《雪散紅樹》,2021。圖/異雲書屋提供
藝術家陳仕航的《沉默山水》系列,其中的「沉默」起源於害羞、容易緊張的個性。陳仕航曾經認為,身處人群之中的壓力是難以處理的情緒。這種狀態會讓人沉默、試著去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自我保護)。而在創作時的他,將細筆的疊與染做為舒緩社交不適的途徑,甚至是一種與自身相處的練習。
陳仕航的創作狀態多為一次專注於一幅作品,畫面承載一段段尋找自己的過程,具有相當程度日記、自畫像性質。隨著生命的進程,如今陳仕航所描繪的沉默不再存在大量的壓抑情緒。而是漸漸將心境放寬,開始從更多樣的角度感受自身與大環境之間的對應。近期的創作依然顯現出不擅言表的氣質,卻可以感受到陳仕航越來越能夠理解真實的自己。也讓觀者們可以感受到,陳仕航在個體與群體之間逐漸取得平衡的歷程。
陳仕航,《惡地裡的溫柔》,2022。圖/異雲書屋提供
《沉默山水》在山水的形象之中,展現正面與負面等等不同沉默的樣貌。陳仕航從《莊子.知北遊》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概念延伸,追尋著更高更遠的精神境界。以旅行時所遇見的大自然為載體,試著將天地間無法名狀的美感與體悟呈現在畫面中。
陳仕航在這系列的創作中,再延伸出《惡地裡的溫柔》這個子題,將險峻甚或危險的山勢與充滿溫度的筆法融合。遠觀時,惡地的灰冷形象讓人望而生畏、自然地想要保持安全距離。然而在靠近時,作品的細節處卻又充滿人性的溫度。兩者的反差形成一種介於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複雜感受,最終靜靜地映照著陳仕航的心境與處世方式。
陳仕航,《惡地裡的溫柔-通天之門》,2022。圖/異雲書屋提供
陳仕航在展中的作品使用特殊材質-不同顏色的「金潛紙」,這一材質類似於金屬的質感較不吸水,需要先經過特殊的顏料層打底,才能夠更順暢的作畫。陳仕航在其之上以膠彩堆壘著細小的點描與反覆的罩染,將隱晦的心境轉折具象化為視覺。對他而言,單一技法的重複可以去除筆法本身的情緒,進而讓作品更彰顯純粹的作畫者意志。在微小的累積中,顯現出創作者謹慎而真摯的情感。陳仕航隨著一層層的累積,梳理著自身的意識狀態、進而得到安適的精神狀態。
異雲書屋《謐境》聯展,展場實紀。圖/異雲書屋提供
努力獲得安適、沉靜的身心平衡,是大多數人都有過的共同經驗。然而藝術家與多數人不同的是,除了努力生活之外,還能夠用創作將之紀錄、詮釋。在《謐境》之中藝術家向觀眾們展示出了三種不同樣態、探詢精神世界的過程。並且忠誠地表述關於「自身與萬物的連結」的感知。三組作品之間的對話分別將「謐」的飄渺概念詮釋了一部份,對於「進行中的沉默」進行了細緻的呈現。
異雲書屋《謐境》聯展主視覺。圖/異雲書屋提供
異雲書屋Yiyun Art
【謐境】黃至正 x 張驊 x 陳仕航 三人聯展
展期:2022-08-21 ~ 2022-09-18
地點:青田街12巷23號1樓

異雲書屋謐境黃至正張驊陳仕航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2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