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IPEI 2023 迎接30週年盛事,公眾展期首日,編輯部嚴選不可錯過的精彩作品!(ART TAIPEI 2023專題報導)
2023-10-20|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主辦的ART TAIPEI 202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下簡稱ART TAIPEI),於10/19(四)在台北世貿一館展開為期五天的藝術盛宴。今年台北藝博有許多讓人期待的地方,不只是疫情之後參展單位恢復過去水平、國內外展商一齊共襄盛舉,更是台北藝博三十而立的重要時刻。ART TAIPEI的而立之年,儼然已具備了完善的基礎與系統,包括品牌定位、國際知名度、參展觀眾、行政團隊等,在每一年的十月匯聚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及畫廊與藝術作品,也是國內具規模與聲量的大型藝術展演。
延伸閱讀|ART TAIPEI 2023 台北藝博報導專區
Contemporary HEIS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丁丁藝術空間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十方藝術空間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然而從本屆的台北藝博可以觀察到,展會拓增了許多新的巧思,而這些小細節也是回應了目前台灣藝術市場的發展。正如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羣在開幕記者會上提及,「畫廊協會要做的事情除了持續帶動國內畫廊產業,邁入三十年的ART TAIPEI將以亞太畫廊聯盟主席國的地位,將東方的藝術推向國際,並帶領著協會成員共同來思考未來本地的產業方向,應當如何舖路。」對此可以發現,ART TAIPEI 2023更加著重於水墨藝術的推廣,新世代的收藏者在自由當道的西方當代藝術時,回望自己實則身處於東方人文美學的底蘊力量之中。在另一方面,ART TAIPEI也不斷推廣東南亞藝術產業交流,並於今年與雅加達藝博會ART JAKARTA總監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榮譽顧問Tom Tandio先生,策劃五間東南亞著名畫廊臺來展出,並邀請指標性印尼藏家團來台參訪共襄盛舉,擴充國際收藏客群。
這些新項目的發展,展現了台北藝博在三十週年時的準備,為未來臺灣藝文及畫廊產業打下堅實基礎。期盼在許多基石的積累下,展會四十歲的不惑之年,方能夠不輕易受市場與經濟波動影響,而是自立於世、屹立不搖,穩固ART TAIPEI在亞太地區及國際藝術市場的情勢。為迎接ART TAIPEI 30週年盛事,非池中藝術網編輯部於開幕當日,在近150間的展商中,為讀者精選出了18件必看作品。每件作品皆有它的獨到之處,從中看見每位創作者別具特色的巧思,與我們一同共享這場難得的盛宴。
10/19 VIP預展日展會現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參觀中山青年藝術獎展位。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奧佩拉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Gallery UG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國璽畫廊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異雲書屋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意識畫廊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10/19 VIP預展日展會現場。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F04 也趣藝廊 Aki gallery| 威利.維吉納 Willy Verginer(1957-)
威利.維吉納Willy Verginer為一位來自意大利的藝術家,他承襲了傳統木雕技術並將其融入當代藝術領域,作品主要以菩提木(椴木)作為主要的雕刻媒材,創作出形式上引人注目且的作品。他以純熟的木雕技藝,以及深厚的傳統藝術背景,獲得了在國際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其作品的創作靈感源自於藝術家試圖去探尋人類內在精神,以及外部自然世界歷經轉變下的深思,並透過雕塑建立了他獨樹一格的造型表現,由作品的題材可以觀察到的是,藝術家多數是選擇青少年時期的人物或是動物,結合簡易的物件形象做表現。《Venuto dalle spiagge gelate》(2023)作為威利.維吉納於本次藝博中露出的新作,纖細錯綜的樹枝上,一名少年側身臥躺著,作品所透露的靜謐感包覆著藝術家所要傳遞的深層寓意,對於觀眾來說既達到敘事明確但又不落俗套。當深入觀看作品的細節時,可以發現藝術家透過捕捉到木材質地上的細節和紋理,藉以形塑出細滑和粗獷的強烈對比,以及內斂沉著卻充滿張力的藝術語彙,在本次藝博會的作品中,令人在視覺上留下深刻印象。同時這些作品引導觀眾反思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互動,以及內心精神的複雜性。作品《Venuto dalle spiagge gelate》。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F07 多納藝術|盧昉(1977-)
藝術家盧昉曾就讀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習得紮實精湛的繪畫技巧,在他一路以來的創作生涯中,以細膩寫實的繪畫風格聞名。而在題材的詮釋則專注於「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當代」兩者之間差異的提問,特別是因著自身成長背景,而對國家的認同感產生疑問,近期的創作主題便具焦在古典繪畫與台灣文化的融合。
因此可以看到本次展出的新作品〈小鴨的淡水河冒險〉,其構圖參考了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代表作之一的〈神奈川沖浪裏〉。該幅作品以富士山為背景,描繪了「神奈川沖」的巨浪掀捲漁船,船工們為了生存而努力抗爭的圖像。在盧昉的筆下淡水河取代了巨浪的位置;觀音山成了富士山的對應;划船手則成了黃色小鴨,透過這些台灣人所熟悉的符號來替代異地文化。在視覺形式間探索何謂「經典」的同時,亦鋪墊出藝術家尋找歸屬感的文化旅程。
盧昉作品-〈小鴨的淡水河冒險〉,2023,60x90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盧昉作品-〈小鴨的淡水河冒險〉細節。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多納藝術展位一景。圖 / 多納藝術提供。
▐ F05采泥藝術|王淑鈴(1963-)
今年九月剛榮獲「美國國務院藝術獎章Medal of Arts」的藝術家王淑鈴,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台灣藝術家,更是繼2015年中國藝術家徐冰後,睽違8年獲此榮譽的華人藝術家。王淑鈴的作品以大型抽象作品聞名,畫面承載了東方的山水意象與西方抽象繪畫風格,以大膽揮毫的筆法,呈現出氣勢恢弘的構圖。
本次台北藝博展出多幅近期的新系列創作,可以發現在狂放不羈的筆觸下,仍然隱匿了帶有某種規律的節奏,在線條與顏料的潑灑相互疊加之間,可以看出它們歡欣舞動的姿態,履行了康丁斯基探討了繪畫中音樂性的概念,認為繪畫與音樂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時也比喻著藝術作品可以以非具像的方式傳達情感和表達思想,就像音樂可以無需文字傳達情緒一樣。特別可以關注到〈沙石間的風息〉此件作品,顏料橫向滴流,形成畫面的視覺引導,引導著向前衝進的速度感,點狀、線條、筆刷因此被解構,就如乘風前行,雙眼無法清晰辨識眼前景物一般迷幻而絢爛。
王淑鈴作品-「沙石間的風息」,150x200 cm,壓克力、油彩、畫,2022。圖 / 采泥藝術提供。
王淑鈴作品於采泥藝術展出一景。圖 / 采泥藝術提供。
采泥藝術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E02索卡藝術|席時斌(1977-)
索卡藝術帶來藝術家席時斌最新系列的創作,有著建築背景的他,擅長揀選日常物件的基本構造形貌,其創作藉由金屬材質將眾多細小的零件推砌成整體,可被視為複數形象的契合,每個物件又可以是單一個物體的存在,運用解構再重組的技巧,塑造出多變而豐富的外觀形態。
而此次展出的作品〈冠軍之馬〉是來自於席時斌日常研究的駿馬素描,作品呈現一匹站在星形多面體上的駿馬,馬匹結體雄壯,頭戴皇冠,鬃毛華麗,雙眼閃耀著金色光芒,展現了動物天生的野性美,金屬在光線相互映射與輝映之下,馬的背脊直挺挺地向前奔馳,凸顯出勝利所散發出的光芒、榮譽與成就,透過自然優雅的姿態,流露了辛勞與成就之後帶來的自信與閃耀。
席時斌作品-〈冠軍之馬〉,2023,不鏽鋼,39x34x34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席時斌作品-〈冠軍之馬〉細部。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E03 安卓藝術|安娜・瑪瑞亞・米庫(1979-)
安卓藝術以「Summer end, 走入林中」於本次展會串接起共18位來自歐亞各地的藝術家作品;同時透過主題喻意著藝術家獨自踏上創作之路,向自身內心探詢靈感的狀態。
而由安卓藝術獨家代理的羅馬尼亞畫家,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a Micu)則擅於運用油彩、墨彩、炭筆等不同繪畫媒材,並透過寫實的手法,詮釋生命於時空切片下的各種狀態寫照。並且在描繪著那些和自身日常息息相關的場景過程中,體現個人和對象物、空間的親密聯繫。細察米庫的畫面,可見她是在大尺幅的空間下,就細節處帶出筆觸軌跡及光影的悉心變化,展現藝術家對於景象的專注詮釋。也讓平凡的場景流淌著一股恬靜、卻也動人的氣息。
Ana Maria Micu作品〈關注他人……也是親密〉。圖 / 安卓藝術提供安卓藝術展位一景,最右幅畫作亦為Ana Maria Micu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K08 MIT 新人推薦特區 陳佑朋x藝星藝術中心
文化部每年公開徵選8位(組)40歲以下藝術家於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其中一位或選藝術家陳佑朋(1992-)與藝星藝術媒合,發表了藝術家不同向度的系列創作。陳佑朋的創作呈現超現實的意味,結合寫實的繪畫技法,展現出數位影像中易變的夢幻氛圍。陳佑朋主要的《失去的邊界》系列,最先發想以家族長輩長期居住的龜山島為起點,隨著他們將生活遷移至宜蘭的仁澤新村、大溪漁港和南方澳等地,在創作中將分散於各處的建物元素重新拼裝。
另外可以關注到本次展出作品〈光與空間〉,延續他過去以來關注人與空間及環境的關係。他認為在當今世代,數位的虛擬世界與眼前的三度空間,已成為人們每日必經之場域。以此為概念,在此件作品中透過數位程式編寫的燈光效果為分界線,將畫面中現實與虛擬世界做出區分,透過空無一人的場景設定、充滿戲劇張力的天空顏色、3D建模般的視角與地景設定、詭譎奇異的色彩,將存在於現實世界的物件挪移至非現實的環境架構中,帶有某種科幻電影的佈景,實現虛實共構的幻象。
陳佑朋作品-〈光與空間〉,2023,油彩、畫布,72.5x50cm。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MIT 新人推薦特區 陳佑朋x藝星藝術中心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MIT 新人推薦特區 陳佑朋x藝星藝術中心展位一景。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X01、X08 尊彩藝術中心x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尤瑪‧達陸(1963-)
ART TAIPEI自2020年來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規劃「原住民族藝術特區」,今年特展由尊彩藝術中心擔任策展單位、山冶計畫藝術總監林怡華擔任策展顧問,以「復返山林」為精神核心,集合五位臺灣原住民藝術家:米類.瑪法琉、伊命.瑪法琉、林介文、尤瑪‧達陸、武玉玲的創作,共同呈現源於臺灣土地的原住民藝術美學。
其中,擁有泰雅族身分的藝術家尤瑪‧達陸(Yuma Tarum),更是致力於為族群復興瀕臨失傳的染織技藝;其從材料的種植復育、採收、取纖製線、染色到織布,向泰雅族織品文化作出紮實的研究。以族群文化為底蘊,尤瑪‧達陸的作品體現著一份向傳統技藝文化的致敬,並由帶有詩意性的表現,連結山、海、生命、信仰等主題,呈顯深刻的人文意識。
尤瑪‧達陸作品〈如布之舌(一)〉。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H08 小山登美夫畫廊|索菲普・皮奇(1971-)
作為日本當代的一線畫廊,小山登美夫畫廊不分國籍與流派,積極推動著來自日本和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創作。本次展會其也帶來活躍於國際的藝術家索菲普・皮奇(Sopheap Pich)的作品。
索菲普出生於柬埔寨,1984年移民至美國。反映著個人遷徙的生命經驗,他的創作中亦包含了對於自己身份的探尋及柬埔寨的歷史軌跡,使用竹、藤、鋼絲與泥土,這些和柬埔寨日常息息相關的素材。索菲普從物質材料的蘊意出發,延伸探討了時間、記憶及身體勞動等主題;並透過雕塑的造型過程,回應了個人與環境、歷史脈絡之間的錯縱關係。
Sopheap Pich作品〈New Growth〉。圖 / 小山登美夫畫廊提供
▐ G20 D Gallerie|穆利亞納(1984-)
今年ART TAIPEI特別攜手雅加達藝博會ART JAKARTA成立「東南亞平台」,邀請五間東南亞畫廊一同參與盛事。而來自印尼的D Gallerie,本次推出四位活躍於當地及海外的藝術家,當中又以穆利亞納(Mulyana)的作品引人注目。
反映著環境永續意識,穆利亞納的創作多再利用工廠剩餘的紗線為媒材;並發揮纖維材料的獨特肌理,透過軟雕塑(soft sculpture)的形式,打造一座座充滿異想及繽紛風格的沉浸式場景雕塑。延續藝術家個人鮮明的美感表現,D Gallerie 此次呈現穆利亞納的數件壁掛型作品。其以鉤針編織出珊瑚的型態,道出對於人與自然共處關係的深省。
Mulyana作品〈Harmony 50〉。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J08 涵藝術|娜塔莎・別列克霍琴柯(1974-)
藝術經紀公司涵藝術,本次以「繪畫」集合多位來自不同國家、且在創作上各具風格的畫家,呈現他們在不同地方下的生活經驗與思想。其中,現居於德國的烏克蘭籍藝術家娜塔莎・別列克霍琴柯(Natasha Perekhodenko)則透過其帶有幾何、抽象性的繪畫語彙,傳遞一份源於堅強生命的可貴精神。
因戰爭動盪而被迫和伴侶、家園分別的娜塔莎,在這令人難以忍受的一年多時間,她並非就此而身陷低潮;而是選擇拾起手邊畫筆,將對於愛人與家鄉的深厚思念,及希冀早日重回和平生活的盼望,投注於畫面之中。故從娜塔莎的畫面,可以覺察她多利用明度、彩度較高的色彩,和帶有力度的筆觸,表述自身內心情感的波瀾變化。
娜塔莎・別列克霍琴柯作品〈星軌〉。圖 / 涵藝術提供
▐ H10 LEE & BAE|李尚敏(1966-)
來自韓國釜山的LEE & BAE畫廊,於本次展會選擇以個展方式,推出其近年主打的藝術家李尚敏(Sangmin Lee)參展。李尚敏過去曾前往法國專攻雕塑藝術領域;目前除了創作之外,亦任教於韓國首爾中央大學雕塑系。
李尚敏的作品具有高度的辨識性。他單利用玻璃為材料,製作出一系列以器皿造型為主的雕塑。然而,其作品中的器皿造型卻非全然由材料雕琢成立體型態,而是就12mm厚度的玻璃板背面進行鑿刻與拋光,並由光線投射下使物件輪廓於平面浮出。李尚敏多是以朝鮮時期佚名工匠所製的瓷器為參照,並由個人獨有的手法與技術進行型態上的轉譯。也因此,他將自身作品定義為「對萬物內在的反思」。
Sangmin Lee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E08 荷軒新藝空間 Chonn Art Space |楊順發(1964-)
本次藝博楊順發展出了全新的《野孩子》系列作品,透過作品延續了一場引人入勝的「溯源之旅」。他不僅以塔伯特於 1841 年發明的攝影術為媒介,還自行製作紙負片,挑戰攝影技術中的不可控制性。這種挑戰性的方法呈現了極具藝術性的效果,創造了紙質肌理的模糊感,這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記憶片段,充滿了龜裂、斷層,似遠又的近,就如同夢境中的真實。這些作品直面了未知的未來,並在失敗、修改、拼貼和重組中展現了對於曾文溪被遺忘的故事的深刻想像。
這個故事串連了西拉雅族在灣裡街的歷史,土地公的傳奇「借大水進駐六分寮」,以及數百年來護佑當地善男信女和他們的後代。從「種稻計畫-黃金母子山」到現今的「野孩子」,楊順發與他家鄉情感的深刻連結成為了他作品的動機來源。希望透過作品讓人重新思考因時代變遷而失去和獲得的一切,特別是曾文溪流域和農業人文地景。他的作品勾勒出一幅令人深思的畫面。
《野孩子》系列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B04 加力畫廊 Inartspace |莎賓娜・費洛奇Sabina Feroci(1971-)
莎賓娜的雕塑形式表現多樣,包含淺浮雕、陶質、紙珠寶…等,其創作著重於情感表現,透過女性獨特的視角,她用手工技藝捕捉了小人物生命的精髓。作品《蝙蝠俠五歲》(Bat-Piccolo)、《超媽》(Super Mom)等系列簡約而充滿深意,充滿了活力,展現了童年時最無憂無慮的回憶,以及人類初次與世界接觸的奇妙瞬間。有別於現今風行的潮流、可愛造型雕塑,莎賓娜的雕塑所蘊藏的細節與質感,兼顧了美學造型與藝術內涵。
通過觀察莎賓娜風格在過去十多年中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她不斷嘗試多種色彩、符號和形體的運用,莎賓娜的作品既是具備雕塑性的,同時又飽含繪畫性,然而藝術家也適切的使用轉印與拼貼,來創造作品在視覺上所能提供的豐富度與細節。根據藝術家自身不同的階段,因此選擇多樣材質進行雕塑,進而透過繪畫技術來製造筆觸與質地,透過作品的情感表達,展示出她一直追求著純粹且自由的藝術創作,以及開創不同媒材的可能性。莎賓娜・費洛奇作品。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 E04 伊日藝術 YIRI ARTS |丸山太郎 Taro Maruyama(1991-)
丸山太郎擅長運用陶瓷、現成物和木雕等多種媒材,創作巨大尺幅的複合媒材裝置。他以這些不同材質的特性和文化背景為基礎,呈現當代城市中多元並存的現實,以一種「穿鑿附會」的方式表達。他的裝置作品蘊含了對雕塑物的文明史觀的深刻理解。對於藝術家在作品上的表現來說,一部分敏銳的觀察周圍環境的未經掩飾或整理的狀態。本次作品《Too big to get sad》(2022)、《Surround》(2019)進而從看似不合理、令人不安的關係以及尚未被解讀的領域中,尋找新的聯繫。他透過使用拼貼技巧來代表現實,而不是虛構。藉此重新審視展示和呈現的結構性。
該名藝術家曾於2018年獲選為東京丸之內藝術賞得主。隨後,他參與了明斯特美術學院、東京藝術大學和以色列比薩列藝術與設計學院合辦的交流聯展「Tokünsteralem」。在2021年,他完成了東京藝術大學的博士學位課程,為他的藝術生涯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作品《Too big to get sad》、《Surround》。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ART TAIPEI 2023 展後觀察:台灣藝術市場多元化的新趨勢
2023-10-25|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605
ART TAIPEI 2023 藝術教育日 深化文化平權
2023-10-24|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393
ART TAIPEI 2023於亞太文化樞紐中的再詮釋
2023-10-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5146
ART TAIPEI 2024 X Taipei Art Week 雙重奏! 展現台灣藝術產業多元發展,共創城市藝術盛宴
2024-10-29|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2194
敞開收藏大門:12件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5000美金以下作品推介
2024-10-26|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9864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