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屆國家文藝獎得主揭曉-夏曼.藍波安、梅丁衍、陳鳳桂(小咪)、劉嵩四人獲獎
2023-12-11|撰文者:國藝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歷經六個多月的推薦、提名、評選過程,備受藝文界矚目的「國家文藝獎」於12月11日揭曉,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淇瀁公佈第23屆得獎者名單為:作家夏曼.藍波安、視覺藝術家梅丁衍、表演藝術家陳鳳桂、紀錄片導演劉嵩。
根據國家文藝獎之設置辦法,本獎項之獎勵對象為「具有卓越藝術成就,且持續創作或展演之傑出藝文工作者」,獎勵類別包括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建築、電影,獎勵總額以七名為限,2015年起調整為每兩年辦理一次。
第23屆國家文藝獎自今年5月開始受理推薦、提名,經過各類複審及決審,每個階段加總、共計有93位提名及評審委員參與其中,最終於今日(12/11)召開的董事會中通過得獎者名單。四位獲獎的藝文工作者,都以其旺盛的熱忱與生命力,在藝術的道途中努力不懈,並積極開創獨特且具時代性的美學風格,卓然有成。
第23屆國家文藝獎記者會現場。圖/國藝會提供
國藝會董事長林淇瀁先生致詞。圖/國藝會提供
作家 夏曼.藍波安。圖/國藝會提供
夏曼.藍波安(66歲),1957年生,蘭嶼達悟族作家,作品跨足多種文類,兼融達悟語與漢語語法,挑戰文化霸權,開創臺灣海洋文學的寬闊視野,並與世界原住民文化接軌。他的作品屢獲肯定,並翻譯成多國語文,為世界讀者帶來新的啟發。他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對原住民文化的貢獻而受到讚譽,展現了他對文學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的創作能量。
得獎理由|三十多年來創作不輟,文類跨及小說、散文、報導文學、神話書寫,無論於文學或人類學領域,均具代表性。兼融達悟語與漢語語法,以語言的操作,挑戰文化霸權,開創活潑嶄新的語感與文學旨趣,賦予臺灣文學多元活水。以旺盛的創作能量,獨特、成熟、全觀的文化敏感度,開創臺灣海洋文學的寬闊視野,並與世界性的原住民文化浪潮接軌。著作翻譯成多國語文,帶給世界讀者新的啟發。
視覺藝術家 梅丁衍。圖/國藝會提供
梅丁衍(69歲),1954年生,創作形式多樣的當代藝術家,他以橫跨多種媒材的藝術形式,有極為專業完整的創作表現,作品持續揭露時代矛盾,展現了對社會、經濟與政治變遷的深刻理解,對臺灣藝術界產生深遠影響。他的創作不僅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批判,更以慧黠深刻的藝術語言拆解複雜的歷史、文化與國際情勢。
得獎理由|梅丁衍近五十年的創作歷程,深刻地咀嚼時代與社會環境變遷,關注著臺灣複雜的殖民歷史與區域政治角力,呈現浮動的身份認同現象。梅丁衍的創作不受限於任何媒材,形式手法多元,藝術語言的方法學具啟發性,在臺灣藝術學府作育英才,將其前衛性的創作觀念注入教學,啟蒙後進,在臺灣藝術發展歷史上有其貢獻。
表演藝術家 陳鳳桂(小咪)。圖/國藝會提供
陳鳳桂(73歲),藝名「小咪」,1950年生,演藝生涯超過一甲子的表演藝術家,專注精進戲曲表演,不論傳統或新創戲曲均有嘗試,她用心琢磨各種角色,塑造人物的真摯與生命力,並創造獨特舞臺形象和風格。在演藝工作上,其展現的敬業和自律精神,不僅成為年輕世代演員的典範,也成為臺灣戲曲劇壇上的重要人物。
得獎理由|專心於表演藝術,從藝逾一甲子,跨足電視與舞臺,無論傳統或新創均遊刃有餘,豐富臺灣戲曲劇壇風景。用心琢磨各種角色,塑造人物栩栩如生,形神兼具。跨行當表演均有精彩表現,能創造舞臺獨特形象與風格。持續維持最佳狀態,敬業和自律精神足為年輕世代演員的典範。
紀錄片導演 劉嵩。圖/國藝會提供
劉嵩(65歲),1958年生,紀錄片導演,作品跨足多個領域,深入探索臺灣文化、歷史和社會議題。他的創作生涯中,屢屢因應時代革新技術的創發,肩負重任扮演旗艦型的示範角色,並以獨特的紀錄方式呈現臺灣的重要景象和文化,他的創作對臺灣紀錄片界產生深遠影響,也為臺灣文化的保存和傳承做出了卓越貢獻。
得獎理由|大量紀錄臺灣重要的景象和文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訴說普世的人文價值,系列選題具有前瞻性。作品題材跨足多個領域與國度,調查深入、觀點獨具、剪接流暢,讓觀眾獲得啟發和知識,發揮紀錄片應有的影響力。跨越既有的技術門檻,職人精神足為典範。
以上得獎者的藝術成就卓越,其精神與專業學養,對國內藝文環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與貢獻,可為國內藝壇典範。國藝會於今日公佈得獎者,另將於2024年4月26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舉行贈獎典禮,分別贈予四位得獎者獎座乙座及獎金壹百萬元,以表推崇。
得獎者藝術成就與作品評述,請見下頁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第二十二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致「與藝術相愛的人」
2022-10-12|撰文者:國藝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94
臺灣現代攝影先驅—— 國家文藝獎得主柯錫杰,大型個展「照化入鏡:柯錫杰心世界」南美館登場
2022-04-14|撰文者:臺南市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90
北美館與國藝會發聲明 終止撒古流代表台灣館參加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 停止卡塞爾贊助 研議國家文藝獎得主資格
2022-01-12|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267
反藝術與隔代語意:試論梅丁衍創作中的「寫實主義」辯證進路
2014-07-25|撰文者:吳宇棠14550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24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