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當代藝術電影藝文跨界時事觀點

第23屆國家文藝獎得主揭曉-夏曼.藍波安、梅丁衍、陳鳳桂(小咪)、劉嵩四人獲獎

國家文藝獎夏曼.藍波安梅丁衍陳鳳桂(小咪)劉嵩

2023-12-11|撰文者:國藝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表演藝術家陳鳳桂(小咪)

藝術成就與作品評述
(節錄自戲劇類評審委員紀慧玲撰寫之研究報告)

小咪出身歌仔戲家庭,家族自有戲班,但父母為了讓她擁有更好的發展,選擇讓她入行藝霞。藝霞歌舞劇團是台灣現代演藝舞台上,銜接傳統戲曲與現代歌舞音樂劇接壤的短暫世代,效倣日本寶塚、松本、東寶等歌舞演劇型態,風靡華人市場,包括香港、星馬等地。在台灣接受外來文化影響,從傳統戲曲長出新式舞台表演的演變史上,小咪與藝霞,代表了「台灣演藝」最具庶民色彩的一幕。

1983年藝霞解散後,小咪歌演一身的才華,隨即被網羅至電視歌仔戲,憑藉個人丰采與歌藝、演技,迅速成為電視歌仔戲藝員一員。1991年,舞台歌仔戲以現代劇場、本土文化雙重加持力道,突破語言身份桎梏,重新站回「內台」,小咪又獲重視,加入河洛歌子戲團,出演《曲判記》、《天鵝宴》、《鳳凰蛋》、《浮沈紗帽》等戲,亦生亦丑的靈活演技,逐漸讓新一代觀眾重新認識她的舞台功力。而後與黃香蓮歌仔戲團搭配《鄭元和與李亞仙》、《青天難斷——陳世美與秦香蓮》、《新寶蓮燈》等戲,則以旦角出行。到新世紀啟動,唐美雲歌仔戲團邀請小咪加入,不論是《添燈記》、《無情遊》旦角,《人間盜》副生,《金水橋畔》丑行,乃至同一時期她受到許亞芬歌子戲劇坊、薪傳歌仔戲劇團、華藝戲劇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等等邀請,生、旦、末、丑,稚顏或鬚髮,嫗婦或帝相,無不在行,無役不與,「全能演員」之說不脛而走。同時,她不計較戲分、明星光環,不論傳統劇目或新編戲齣,得心應手,隨遇而安的德藝雙全品格,也為她贏得眾人敬重與肯定的口碑。

新世紀以降,唐美雲歌仔戲團以立目簇新的諸多新編劇目,逐漸成為舞台歌仔戲首屈一指領航團隊,高標的製作規格引領風潮,獲得市場極致口碑。其中,唐美雲、小咪、許秀年,雙生一旦金三角搭配,更是不敗組合。在《燕歌行》(2012)戲中,小咪飾演不死靈,這是脫逸傳統行當的生淨混融角色,既象徵死神,也是曹丕內在扭曲矛盾人格具象,把三國曹氏家族的糾葛情感,透過高度激情化的表演手段,豐富了主線人物之外的心象世界。在《春櫻小姑——回憶的迷宮》(2015)一戲,小咪飾演失憶的老旦,平素為觀眾較熟悉的生行,轉換老旦,毫不見滯澀,把一個困於自己腦海世界的老人的蒼茫與固執,演得活靈活現。這一齣戲,為小咪贏得了當年第一屆舉辦的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最佳演員獎。在2021年唐美雲重製河洛招牌戲《天鵝宴》,小咪挑梁,重新扮回二十九年前她所扮演的丑生郿道九,不甩七十一歲「高齡」,小咪渾身是戲,抖帽翅、翻袖花、坐轎上下坡、摔坐、怒指,全場幾無下場,連唱帶做,幾不見老態。演活了天真正直,說是不懼龍顏,亦有時畏頭畏尾,猥瑣狼狽的芝麻小官角色。同一角色,小咪竟然演出了超越自己的成績,而且還是以七旬高齡。她並再以此劇獲得第二座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最佳演員獎榮譽,雖然不是永遠的第一小生,但小咪演繹各種角色,裡外通透,用功至深,堪為典範。

2023年,小咪在唐美雲歌仔戲團最新作品《臥龍:永遠的彼日》飾演劉斗,丑行應工,將蜀國臨衰光景意象式地全盤點化了出來。在兩員生角明星:唐美雲、唐文華光耀下,毫不遲疑,也盡善盡美地扮演了綠葉角色。這就是小咪——如此素樸年代的藝號,她讓我們重新定義台灣舞台戲劇演變的內涵,也讓我們重新定義「明星」的光輝。

紀錄片導演劉嵩

藝術成就與作品評述
(節錄自電影類提名委員林木材撰寫之提名表)

「我不重要,觀眾很重要」—劉嵩(紀錄片導演)

稱呼劉嵩為導演,不是尊稱,而是一種當然、平等的稱呼。他為人低調、謙遜,拍片的基本功扎實,從不賣弄形式,也把所謂「創作的自我」降到最低,總是默默地完成一部部雅俗共賞、深度廣度兼具的紀錄片。他以紀錄片大量記錄台灣文化,探討台灣歷史與社會,同時思考未來,發揮好紀錄片應有的影響力。

1991到1993年,在廣電基金時期,他完成《城市的身世》紀錄片共13集,這是當年台灣少見的系列紀錄片,顧及調查研究、腳本撰寫,還有具洞察力的觀點,每一集都有不同主題,從建築、交通、歷史、住宅等角度出發,一方面記錄城市風貌,一方面也探討社會問題,為時代留下記憶,播出後獲得極大迴響,獲得優良文化錄影節目紀實報導類一等獎、紀實報導類佳作獎、年度評審獎等獎項,也令許多觀眾印象深刻,在電視上竟也能看到如此優質的文教節目。此後,他完成《叢林台北》紀錄片系列(1995,六集),《挑戰未來》紀錄片系列(1998-1999,39 集,優良電視兒童節目優等製作獎)。而真正引起再一次議論熱潮、打開社會眼界的,是1999至2001年的《城市的遠見》系列。

《城市的遠見》共13 集,套句劉嵩的話「我們認為我們有問題,那你們(國外)做得怎麼樣?」劉嵩帶著先前拍攝《城市的身世》的經驗,這次想看看國外的城市,包括新加坡、巴黎、巴賽隆納、古川町、柏林、京都等等。每集都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與導演觀點,從都市規劃角度出發,並將台灣城市與國際城市並置,片中不著痕跡地進行論述與辯證,最後一集更記錄下九二一震災後,人們對於社區重建的想法。在電視播出後獲得一致讚賞與討論熱潮,影響力持續至今,其前瞻性與無瑕的敘事,讓他榮獲2001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獎。

膾炙人口的作品還有《福爾摩沙的指環》生態紀錄片系列(2006-2008,三集)以新視野、新態度、新作法,重新認識台灣之美;《對焦國寶》(2010-2013,四集)以高規格影像對焦故宮的典藏珍寶;而近年的《農村的遠見》(2015-2020,兩季共十集)與《南國啟示錄》(2019-2022,三集)更帶我們從「農村」與「南方」(東南亞)的角度,回看台灣自己,也是對早期總是從「城市」和「台灣中心」出發的一種反省。(《南國啟示錄》獲得2023電視金鐘獎人文紀實節目獎)

劉嵩唯一跳脫電視的紀錄片,是2009年的《黃羊川》,影片沒有旁白與字卡,實驗性強烈,僅以絕美的攝影和音樂,刻畫下如詩如畫般的中國農村,贏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這證明了他完全是可以自由創作的;相對地,這也意味著,他繼續從事電視紀錄片,符合電視規格,其實是一種了然於心的選擇。

回顧他的作品與產出時代,常常處在技術的革命期(譬如磁帶轉數位,譬如DV轉成2K、4K),他總是被予以重任,扮演旗艦型的示範角色,而他也成功將拍攝紀錄片提升成為一種技藝,不僅題材總是跨足多個領域,更在化有形於無形之中追求知性、理性、感性兼具,記錄下台灣重要的景象和文化,訴說普世的人文價值,也堅信藝術作為溝通的可能。(劉嵩訪談摘錄自台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調查研究案「國家相簿生產者計劃2:紀錄片從業者訪談與分析」,2014)

國家文藝獎夏曼.藍波安梅丁衍陳鳳桂(小咪)劉嵩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時事觀點

第二十二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致「與藝術相愛的人」

2022-10-12|撰文者:國藝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