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撰文者:圖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林俊良 (b. 1979)
查理布朗拜訪犘陀撒洋
(左)你願意開始耹聽嗎?(靜能裝置與語音播放)
(右)最後你仍然選擇閱讀嗎? (單頻道錄像裝置)
「祖先留下來的土地在海底」犘陀撒洋說。
犘陀撒洋,一位擁有原住民身份的阿美族藝術家,名字語意代表水泥(犘陀)與太陽(撒洋)。查理布朗,一個思想奇異,充滿疑問與焦慮,自認聽得懂狗話的漫畫圖文印象。
正當犘陀撒洋憶起父親曾口述許多祖先的故事中,一段關於位在東海岸海底的土地時,便產生思緒上的分身查理布朗,以模擬訪客的身份加入犘陀撒洋整個多頻道投影裝置的創作過程。
查理布朗代表著一位藝術家腦海深層的平衡思辯,不斷驗證作品的可行與效果,以單純不負責的態度將疑惑全部提出,並在收集照片草圖以及書寫近六萬多字的對話記錄後,深信文字「記載」才能存在實質功能與流傳價值。
犘陀撒洋則相信口述近三個小時的錄音之「語境」足以傳達思想,視覺符號更是思想的體現,如同祖先傳承之口述歷史般:
『故事便是遺言,想像便是遺物。』
以此角度分別呈現口述(聽)與書寫(閱讀)為題的作品單元散佈訊息,使觀眾在一進暗室便會開始接觸名為「你願意開始耹聽嗎?」的裝置與語音播放器;其中包括玩具、偏見、遺物、黑土、雪山....等四十篇犘陀散洋與查理布朗的主題對話,或選擇第二樣作品「最後你仍然選擇閱讀嗎?」的影片與紙本,其中包涵查理布朗的筆記內容與全部對話文字。
觀眾在「低訊息」暗室環境收集資訊並轉換成個人可解讀的語碼,獨立在腦海中創造「文字事件」,進而判斷犘陀撒洋所形容「土地」理念之口述功能性是否仍保有其文化傳承價值以及重塑創作現場的能力。而在影片中將查理布朗所記錄之書本、文字、圖片以「撕去」遺留空白所造成的「功能性文盲」,是否能提高觀眾在低訊息環境下來回收集資訊的意願與完整度的標準,又或者因為持續的不適應反而造成識別能力的匱乏。
語音最後再回到「土地在海底」的提示,擴大引申海岸縮減的地理議題,反映社會媒體對訊息發佈的輕重不均與分配失衡,造成文化失焦,漠視,無感等討好群眾所產生的控制失常,間接影響觀眾對當今訊息取捨的能力弱化,同時暗示一切訊息也只是接收者自己腦海的投射與想像。
誰才是故事的供應者?誰又是想像的製造者呢?
回到觀眾在對話語音、影片以及未開機的大型裝置上之低訊息收集,是否仍處在懶散、被動的身體習慣;又或許藉由口述(聽)與書寫(閱讀)的密集推銷、飽合資訊,短時間就輕易達成所提之「文字事件」。
最後再回頭了解一位藝術家在創作旅程中的複雜思緒是如何構築?如何自我對話?如何條理?如何帶領觀眾在環繞樞心的訊息旋渦中終究能找到這塊土地?進而看到海岸線,並感受雙腳已經浸濕在海水之中,便在腦海印記這樣的一句話:「祖先留下來的土地在海底」。
而我們現在腳下的這塊土地,未來又會在哪裡?
REFERENCE
REACTIONS
0
0
0
0
0
熱門新聞
1
先聲奪人「潮」!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中的人流、金流與潮流(1/16更新展位銷售成績)
2021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策展徵件開跑!
「非現實的真實存在」羅展鵬繪畫中所覺知的萬物因果
2021迎接「波依斯年」:為紀念約瑟夫·波依斯百年誕辰 德國各地整年舉辦超過20檔大型展演
低眉藝術 (Lowbrow Art) 到潮藝術:一種被學院忽略、被市場追捧的當代視覺表現
「『自由』與『多元』是國內外創作環境最大的差別!」 ─ 台灣收藏家側寫系列之七
彭譯毅的[一 一]以建築材料書寫藝術日記
忠泰美術館《殘山剩水》當代藝術展 疫情時代中提問「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韓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金昌烈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抱歉了錢錢!北美館推出全新藝術商店與設計商品 邀你一起「貼近北美館」!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美術館藝術跨界時事觀點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01-1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