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2018特別企劃-影響力人物】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陳志誠校長專訪

2017影響力人物陳志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教育

2018-02-22|撰文者:詔藝、攝影/呂蔚宸

四、臺灣藝術大學在您的帶領下,究竟是屬於偏向通識通才的基礎大學教育,還是技能教育?您理想中的藝術大學究竟應該屬於哪一種類型比較好?如果是屬於通識基礎型的基礎教育,那是否意味學生應該繼續進修?
陳:這兩種偏任何一方都不是。我認為特色型的藝術大學應該重視技能智識體系、實驗場(技職化就現今藝術而言是一種選項,但技能更屬於普遍性質),一種經過與時俱進的技能,也是資訊的無遠弗屆遍佈的技能智識體系。不是過去框架化的那種單一職能。在當今這種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我們必然得對我們所處的當下作出回應以符合時代需求。藝術創作之能量與作為的技能應該是跟著時代的進步而有新的因應之道,臺藝大要提供給學生的是一種可以與時俱進的技術能力,而不是固守舊有的技術而已,而要精益求精與不斷創新,可以適應新社會發展的一種多方位之能力。這也可說是藝術教育在面對變化的林林總總,在面對實證在前的事實,為了認識它們,或換句話說,認識、學習的過程必得經過一定的「範疇化」,而不是窄化、框架化,而是一種隨時因應時代進步不斷在做自我微調而開展的新型態學習方式。
臺藝大校長陳志誠受訪。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教育「範疇化」架構圖,內至外圍:「核心實踐」、「藝術文獻」、「藝術史藝術理論」、「美學哲思」」、「人文社會科學(人類學,社會學…)」。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誠如前述所討論到的,我這邊有一張圖,我說的範疇化,從這張圖來看,就是以實踐作為核心,往外擴充至藝術文獻、藝術史藝術理論,另外也包括更廣的美學哲思、人文社會科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等),這些都是要納入全盤的思考。換句話說,也就是以實踐為核心,發展出一種帶有美感系統,可以做屬於藝術創作的整體思維、質性體系,更能隨時重新校正,適應時代環境的思維。
我鼓勵學生應該繼續進修,要能達成一種T型之豎/專精,橫則可延展的跨領域能力,而這種跨領域的全方位學習系統,臺藝大已經逐步建制中,也可以提供莘莘學子更多的選擇。
五、是否可以請您各提供五項您認為最重要的心法給藝術領域的莘莘學子?
陳:
1.這要養成閱讀的習慣:
我認為閱讀是身為知識分子最重要的貫習。當下的世界,所有的發展都那麼難以想像的迅速,因此如何讓自己的視野更宏大而能因應,如何讓既存的觀念有參照調整的機會;閱讀不僅是樂趣,更是上述最好的行動力。其次是對話;對於所閱讀的篇章佳句、理思論點等,或可謄錄,但必須要有你的觀點跟它對話。
2.常反思聚焦的人生課題:
在大學的階段請務必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學生說許多長者常說現實問題重要,但是對於在大學階段的生涯規劃,那是日後的課題,我都告訴我的學生,唯有自己的生命歷程的體證才是最真實的,切勿忘掉追求自己的理想,理想是驅策一個人向前最大的動力;
3.專業(在此之藝術)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應該加以體證與反思,並作適當的轉譯紀錄。加以時日定可呈現所謂的「範疇化」,或換句話說在長時間的創作實踐歷程,你所關注的關鍵因素,它們會慢慢匯聚成個體的核心思想,如此才能轉化成你的、具有獨特性的觀念;
4.維持總是思辨的理思邏輯;
5.無論是英、法、日、德語都好,必須要培養一個可以用來多方學習程度的第二外語的能力。譬如你如果遇到有疑問去查維基百科,僅憑中文版的資料往往資訊不足或觀念不周全。要能夠用其他語言對於既有的資料進行參考校正。
(本文竭誠感謝陳志誠校長之確認後刊出)

REFERENCE

【2017非池中藝術風雲榜】2017年度影響力藝術人物

2017影響力人物陳志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教育
REACTIONS
喜愛

1

好美

0

0

0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熠新北x鶯歌藝術城】藝文訪談線上節目EP9、EP10上線了!

2021-12-11|撰文者: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