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開展 將《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思辨探討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人類與自然環境

2018-11-16|撰文者:林侑澂

《後自然》策展人(左)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與(右)吳瑪悧以及(中)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於開幕活動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臺北市立美術館作為台灣藝文界的前鋒重鎮,主辦的2018台北雙年展(第十一屆)以《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為題,於本週六正式開放參觀(展期2018/11/17至2019/03/10)。在各界的翹首注目之下,為今年北美館閉館整修後的完全重啟,留下了漂亮的里程碑。
朱利安.夏利耶,《一場消失的邀請》。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後自然》由長期關心、實踐環境議題的藝術家吳瑪悧與現任V-A-C基金會藝術總監的義大利籍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共同策展。策展人以「創意實踐者」的特質做為邀請參展的主軸,讓參展者不僅限於藝術家,更包括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社運團體、自然生態保育社群、作家與小說家等等成員。藉由來自國際藝壇與各領域的作品互相激盪,詮釋本屆關於「文化與生態系統共存發展」的思辨。
佛朗茲.薩爾+太郎+馬丁.豪斯+鄭淑麗+全球網路節點,《菌絲網絡社會》。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策展人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表示:「《後自然》希望就實驗性的方式去看待自然及雙年展本身。希望可以打破『人類與非人類的界線』去審視人與自然的共存。」
吳明益,《苦雨之地》。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策展人吳瑪悧表示:「這幾年在台灣,大家都非常地關注大自然的污染、變遷與復育。在這個時候我們完整策劃一個專注於環境的展覽其實是蠻重要的。」
張碩尹,《溪山清遠》。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瑪悧也以藝術家與策展人的身分,進一步地闡述並討論了《後自然》中的四個子題。
一、 [後自然],指的是不再以傳統教育的學科分類,把自然客體化。而是認知到人與地球上其他的生物是平等的,並且將自然與人文視為一個「整體」來探討。
二、 [後人類],指的是聰明的人類不斷地改造自然,也在改造我們自己(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幹細胞再生)。這樣的發展持續衝擊著自然界,也似乎慢慢在轉變「人的定義」。
三、 [後殖民],指的是大自然的水、土地、空氣等等資源不斷被人類傷害的過程。以台灣不斷被殖民的歷史,與人類剝削土地的行為做對照,並藉由雙年展重新去爬梳我們生存的「環境歷史」。
四、 [後博物館],指的是近年來大家不斷在討論的「新美術館」的概念。一個美術館在城市中往往是承載也扮演了「文化發展的領頭角色」。所以說將環境這個全民議題,帶入美術館共同討論,也是身處當代的我們有必要去做的一件事。
古斯塔夫松&哈波亞,《非人類博物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從歷屆關於身分認同、國際政經情勢、科技與人性的關係等等討論,到本屆關注的環境生態。《後自然》以整體自然界的範疇,更加根本地辯證「人類生存」這個議題。藉由藝術品多元表現的特性,反應了台灣因應工業化、都市化與全球經濟壓力時,所面對的問題(特別是氣候問題)。聚焦討論人類在面對自然環境的劇烈消耗下,該如何反省、修補甚至改善我們的生存處境?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人類與自然環境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3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策展

「小世界」圓滿閉幕,北美館公布第14屆台北雙年展策展人

2024-03-25|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566

焦點新聞

2018台北雙年展 「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宣佈論壇詳情

2018-11-12|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 編輯整理8415

焦點新聞

2018台北雙年展宣布策展命題與策展理念

2018-04-12|撰文者:臺北市立美術館1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