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撰文者:王玉善
《走河系列》的靈感來源出自於知名文學作家謝旺霖的創作《走河》一書,書中內容記載作者於長達2510公里的印度中,以步行的方式,從下游、中游至上游所遇見的各種人事,包含生老病死、富貴及貧窮、虛偽與真誠、感動與傷心等多樣的心緒及最終的深刻體驗。而藝術家藉由自身與文本之間達成的共鳴後,將這個漫漫長河的經歷,視覺化於我們的眼前,同時也是吳耿禎在探討文明本質的回歸及人類初心的重要一環。
謝旺霖也指出吳耿禎作品中的創作意識與手法:「耿禎將肉身與思想,轉化為河流、山脈,甚至是各種抽象的物件,你可以說他是花朵,或是某一種神話中的元素等等,而這些體現於視覺之中的人形、肌肉、骨幹、線條皆隱含著一種慈悲的關懷。」
展場當中的大型裝置圖像,如同謝旺霖所述,象徵著藝術家的人本關懷思維。圖/非池中藝術網拍攝
謝旺霖是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第一屆的獲獎人(右二),吳耿禎是第二屆的獲獎人(左二)。圖/非池中藝術網拍攝
另一方面,走河系列的版畫是藝術家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及椿版畫工作室合作,以鳳髓紙來進行呈現,目的是以台灣的紙及纖維,來製作純淨、簡單的版畫,顯露微微透光的獨特效果。
藝術家於紙上塗上一層層的金色顏料,讓作品在光線之下有更多元的層次。(吳耿禎,走河,紅金、壓克力顏料、棉紙,185×57cm,2018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耿禎作品《走河系列》版畫。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以心理事實連結外部世界-觸及人心的藝術意志
19世紀末德國思想家康拉德.菲德勒(Konrad Fiedler)曾針對藝術發展的歷程提出其見解:「甚至看來純屬提供心靈操作使用的最簡單之感覺印象,實際上也已經是一種心理事實,而我們所謂的外部世界,是一個複雜心理學過程中的產物。」其目的是在解釋具有文本意識下的藝術創作之特殊性,它相較於一般對於景象模擬與再現的裝飾性作品,更具有圖意學(Iconology)詮釋與研究上的價值,並可置於人類各時期文化的發展脈絡下來討論。
吳耿禎的創作如同Konrad Fiedler所討論到的範疇,具有個人對於世界文明初史脈絡下的討論及延伸,並以自身獨有的心靈感知將其呈現於觀者面前。不過,藝術家所表達的不僅僅只是單一線性的時間史實及文明脈絡,而是具有多樣性的時空穿梭,如展場當中他帶給我們的是兼具原始神話及現代反思及關懷的追朔及寓言,並以情境式的展示手法,讓我們在綜合身體感官的觀看機制之下,以更為純粹的心境,靠近作品本身,並觸發自我更多的想像及詮釋。對於觀者而言,展場本身在吳耿禎的思維及鋪陳之下,即為一件包羅萬象之作,邁向未來的世界性史歌。
展場空間照。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吳耿禎《篝火系列》作品。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期:2018-11-10 ~ 2018-12-09
地點: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66號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