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合歌」吳耿禎展:淬鍊文明初始的世界史詩
2018-11-15|撰文者:王玉善
剪紙文化在人類文明的發展當中,已有近一千五百年來的歷史進程,它帶給我們在視覺上面的體驗,往往具有清新且純粹的感受,並能與所處的空間、光影、裝置相互融合,營造特殊的氛圍。而這些被承載於剪紙形式與媒材之圖像,一方面代表著創作者的生命感知,另一方面也以此為基調,與觀者產生互動,勾起流於血液之中的文化歸屬與情感認同,同時也延續至未來的各種議題探討。也因為如此,至今其一直被視為藝術實踐於生活的方式之一,同時也被列為無形文化資產當中的重要項目。
藝術家吳耿禎以多元的媒材與形式及裝置,進行具有當代感的剪紙藝術創作。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吳耿禎,篝火-誕生神話-3,紙、文石、玻璃,28x30x50 cm,2018年。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空間照。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本次尊彩藝術中心展出「篝火合歌」吳耿禎展,吳耿禎出生於台灣台南,安平漁港、民間廟宇文化、農田風貌,為藝術家過去的生活記憶。他的創作以紙類媒材結合裝置,延伸出各種關注人類物質文明議題的可能性,同時也透過各類計劃的參與,對社會進行提問。大學時期主修建築與熱愛詩歌,並於畢業之後獲得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獎助,前往中國探討民間藝術,日後以多樣型態的藝術,與展演活動的呈現,持續不斷的創作。
此次展覽為藝術家(點此詳細認識創作者)繼2015年的「一千零一夜九個海一片黃昏」之計畫及文件展後的全新創作,並以藝術生活化的語彙,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覺感官,亦透過中性的展場基調,讓觀眾去自我詮釋與想像。此次的藝術內容軸線著重於人類民族中的神話共通性之追探,及現代人對於土地情感的延伸與關懷,也透過交融音樂、文學之間的意境,喚醒存在於每個人細胞之中的心緒共鳴。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作品中有許多類似南島民族、原住民之人物形象,但卻又具有多元當代感知的藝術語彙。
左至右: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林可夫先生、藝術家吳耿禎、作家謝旺霖、尊彩藝術中心負責人余彥良。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主視覺。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空間照。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吳耿禎的創作延展了剪紙藝術在媒材與形式表現上的可能性,發展出各種不同系列的創作,並以自我之於世界的觀察與體悟作為文本,帶領觀者以純粹的心靈,進入作品的內容當中。他所討論的不僅僅只有視覺美感上的均質表現,更是一種人類與自然、土地之間的連結,關於社會,也關乎文明。再者,這些內容被藝術家轉化為時間光譜,持續書寫成記載人類未來反思的寓言文本,分別以四個作品系列,《篝火系列》、《字典系列》、《落腳系列》、《走河系列》將此理念轉譯於展場當中。
篝火合歌-尋探初心
藝術家指出自十年前,到上海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展出時,就開始思考台灣的文化主體性這件事,亦查詢了許多史料,從各種背景來研究。
而當去年台南美術館想要典藏其作品時,吳耿禎開始回顧以前的作品,並將篝火系列提出,同時也在這個過程當中,重新以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及認識此一系列的題材。因此,便決定更進一步的以這個主題來呼應自身對於現今時代的感受,如台灣目前處於科技進步及資訊串流的時期,人們或許較無法像文明初始之時,相聚交心及想像世界之構成。另一方面,這一次展出的文本來自台灣的南島文化、口述歷史、神話故事、史料等等,並從中去延伸許多主題,作為創作的靈感來源。
作品從紙張的選擇至創作形式到視覺呈現,皆討論了文明初始的狀態與內涵(該件為:吳耿禎,篝火-編織-04,紙,83.5×62cm,2018年)。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空間照。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身處現今的我們,對於過去原始民族的生活型態之考察與認知及信仰,在一些影像紀錄或者田野調查及考古資訊當中,或多或少都可以查詢的到,並在後續的研究當中逐漸的被定義。然而,有一些事情仍難以被揭露,特別是當時期的人們在沒有外力的協助之下(如現今有電腦、智慧型手機可供聯繫與查詢),對於眼之所見的萬物構成,心底究竟是會有哪些疑問呢?我們又該以怎樣角度來認識當時的文化主體內涵呢?在這個思維之下,也更進一步的建構出本次展出的諸多細節敘述。
展場空間照。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誠如吳耿禎與我們分享:「天空是什麼、海是什麼、地面是什麼,過去人們對於世界認識的不清楚狀態及想像,皆提供了本次創作的構想。」
如果更直白一點的來說,為個體對於人類的起源之追溯與尋探。並且這個對於溯本的寄望,也被人類以各種形式接續與延伸,如神話、寓言文本的出現,並交織豐厚可觀的想像空間。這些想像被藝術家以多元的複合媒材及裝置呈現於場域當中,讓觀者們可以從視覺至聽覺與氛圍整合的情境式展示裏,用心靈去觸及每一件作品承載的故事內容,以親身體驗與作品互動,回歸初心。
展場空間照。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而「篝火合歌」,便是在這個追尋人本過程中之一環,同時也是本次展覽的主題。針對的個主題的意象,藝術家更進一步的指出,篝火是文明產生的契機,因為有火的使用,人類也才有長足的技術進步。合歌則是人群相聚的代表,進而造就部落、群落、國家的逐一產生。
感官與文本交織-引導觀者情境式氛圍體驗
本次展出的內容從作品本身到展場設計,皆貫穿了藝術家的人本關懷及歷史觀察,並藉由各系列的作品意象之間的相互對照,將時間軸線由過去邁向未來。
展場設計融合空間、光影、聲音等多重感知。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首先是關於《篝火系列》,其以剪紙圖像搭配玻璃的方式後,直接鑲嵌於文石之中,以呈現出與現場空間、燈光相互呼應的平衡美感,同時也必須計算好每個組件搭配時的角度及力道,尤其是石頭切割的深度及範圍。而之所以會有這個特別的裝置呈現,主要是在於藝術家在閱讀神話中的人是如何產生時,發現許多內容有提到關於石頭的部分,因此取七則有關於原住民的文本,來進行發想。如作品〈篝火-誕生神話-3〉以色層豐富的色紙,結合光影之間的折射及多樣轉折的柔美線條,將畫面的故事性生動地營造出來。內容源於雅美族(現今達悟族)的故事,主旨為天空中有位天神,從其膝蓋滴出水到石頭上方後,人就誕生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觀看機制上面,藝術家特別與我們分享,其僅是參閱許多神話中的共性,來進行作品延展,展場主要是以中性的藝術語言,讓觀眾自我發揮想像力來詮釋,如此會更有互動性。
吳耿禎,篝火-誕生神話-1,紙、文石、玻璃,28x30x50 cm,2018年。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篝火系列的創作以光膜加上燈具,演繹形、色、影之間映射美學,同時背板當中的文字以中文對照民族語意拼音的方式,導引觀者進入故事情境之中。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展首日VIP預展觀察,編輯部第一現場嚴選14件精彩作品!
敞開收藏大門:12件 ART TAIPEI 2024 台北藝博5000美金以下作品推介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重磅登場!走入尼德蘭繪畫時代,揭開科學檢測分析下畫作秘辛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與日本國立藝術研究中心簽署MOU,深化臺、日策展人才培育,開拓東亞藝術新局
「臺中清水走走藝術季」盛大開展,五件公共藝術重現眷村生活的情感與記憶
跨域交會 藝熠發光—2024東亞藝術交流展
ART TAIPEI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盛大開幕!凝聚多元市場價值,打造亞洲藝術與文化盛宴
藝術也是用來掛歷史的釘子 :亞洲藝術文獻庫(AAA)「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專訪
自身境況與存在想像:短評2024新北市美展得獎作品
2025香港巴塞爾參展藝廊和首批亮點,來自印度、澳洲、南非、美國、英國等地新晉藝廊首次參展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我與我曾知曉的原初:談吳耿禎個展「穿牆術」及近期創作
2021-05-08|撰文者:王韓芳2443
畫廊協會第十六屆理事長選舉結果出爐!第十六屆理事長由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接任
2023-12-20|撰文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831
2024亞洲藝術週開幕轟動!墨海樓台灣特展創下倫敦佳士得參觀新高
2024-11-05|撰文者: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97
《綻放榮光─全城動起來‧藝起來應援》藝術計畫盛大啟動
2024-11-05|撰文者: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055
一座由市民串接起的巨型光帶《臺北脈動》,藝術家李柏均竹構作品展現北門歷史更迭動能
2024-11-05|撰文者:亼光工作室585
傳統美學的現代轉化-《氣韻生動與現代性》書介
2024-11-04|撰文者:廖新田 《氣韻生動與現代性》作者,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