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03-29|撰文者:林侑澂

【1D12 ESLITE GALLERY 誠品畫廊】

劉小東,(右上開始順時針序)《Squatting》、《First Cut》、《Second Cut》、《Dead》,2014,石版畫、紙,57 × 76 cm 四件。圖/ ESLITE GALLERY誠品畫廊提供
藝術家劉小東的藝術創作中,經常出現取材自普遍日常而鮮受關注的片段,也有著具備明確社會關懷的主題或是人像畫。作為一位勤於場勘取財的藝術家,劉小東認為:「藝術家要行動,要克服知識份子的矯情,真的像勞動人民一樣,去流汗、去現場體驗。」本次個展中以為描繪對象的石版畫,延續著先前的攝影系列,再一次地將(人類文明所認知的)動物與人類作出了異同對照。透過作品陳列的順序,讓起點與終點顯得真實。運用去背景化的構圖讓描繪對象顯得聚焦,明確地對於「尊嚴與態度」、「觀看與被觀看」、「動作者與承受者」提出了觀察側寫與態度。

【1F Lehmann Maupin 立木畫廊 】

李昢,《Willing To Be Vulnerable - Metalized Balloon》,2015/2019, 特定場域裝置-重型織物、金屬薄膜、透明薄膜、聚氨酯油墨、霧化機、LED燈和電子佈線, 尺寸可變。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李昢的大型裝置作品相當地吸引觀眾目光,以鏡面的金屬感、反射效果和氣球的延展性堆疊出了既輕巧又厚重的視覺量體。藉由軟硬、輕重、鏡面反射等等的矛盾印襯,將藝術家長期研究的二元對立意念充分表現。這種「有機和無機的混合體」概念,也再一次地詮釋了藝術家對於科技和意識間秉持的懷疑態度。而作品名稱直譯中文可以解讀為「不怕受傷的金屬化氣球」,指涉著人類天性中勇敢或是因善意而逞強的面向。可貴的是,諸多訊息的並陳並未顯突兀,無論是呈現的手法或是蘊含的理念皆非常的耐人尋味。

【3D04 TINA KENG 耿畫廊】

彭薇 Peng Wei,《我就在這-三Hi-Ne-Ni III》,2018,水墨.麻紙.麻,33 x 30 x 70 cm。圖/ TINA KENG 耿畫廊提供 Courtesy of Tina Keng Gallery、非池中藝術網展位攝
藝術家彭薇的創作以細膩雅緻著稱,以浸潤多年的水墨素養與西方美學的思維相揉合,交織出了相當具有辨識性的視覺語彙。細細觀賞彭薇的作畫手法,能夠感受到文人畫奠基於傳承、清新風雅的發展軌跡。而在新穎的立體水墨形式之中,則是讓觀者們感到了藝術家不羈、求新求變、富有求知慾的人格特質。在面對近年來「當代水墨為何」的反覆討論中,彭薇的《我就在這》系列如同她的題目一般,清晰而自信地給出了她的態度與答案。

【3EO1 ANNELY JUDA】

TADASHI KAWAMATA,《Destruction No.9》,2016,Sculpture Balsa wood and acrylic paint on plywood, 2 parts,210 x 306 x 20 cm。圖/ ANNELY JUDA提供、非池中藝術網攝
日籍旅法的藝術家TADASHI KAWAMATA 在毀滅/ Destruction系列中以合成建材為主體,堆疊出了驚心動魄的天災場景。這一系列的作品起源於日本在2015年所經歷的海嘯,厚重的壓迫感充滿在三米尺幅的作品之中。當觀者們感受著滿溢出畫幅的漂流感疼痛感時,可以想見當時身為他鄉游子的TADASHI KAWAMATA 內心是如何的焦急無助。合成建材被粗魯折斷的質感映入眼簾時,也將「對於自然的謙卑」「對於故鄉的牽掛」兩道訊息直接地傳遞給了觀者。此作並不僅僅是一件天災的側寫,也更是藝術家透過藝術實踐自我療癒的心路歷程。

2019香港巴塞爾2019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ART BASEL非池中推薦看點
REACTIONS
喜愛

5

好美

2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