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評論

現代藝術

「瘋掉、瘋掉、通通瘋掉!!」─ 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克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

德國表現主義克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橋派Die Brücke

2019-05-28|撰文者:詔藝


薄邱尼,〈都市的興起〉(The City Rises),191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克希納,〈柏林街景〉(Berlin Street Scene),油彩畫布,1913。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作為一位在服役期間為救護車上的救傷兵(medic ambulance driver),克希納看盡了戰爭中殘酷血腥的大屠殺以及血肉橫飛的人體,造成心理上很大的創傷,他不僅僅畫出他所見,其作品反應出他本人的心理狀態。性格極端加上長期宿疾的結果,其作品常流露出某種病態的焦慮與壓抑,並帶有一些神經質傾向。透過畫面中宛如凸面鏡聚焦重點放大的效果,強化其作品象徵性和表現性本質的追求。他在畫上,充分揭示出人物的心理衝突,並將由這種衝突而產生的痛苦,綿延不斷地傳達給觀者。
有人比較後印象派梵谷和克希納在畫布上所產生的力量,其比喻是:前者如果是雷陣雨(thunderstorm),後者就是暴風雨(hurricane)。克希納採用學自梵谷的情緒性筆觸和鮮明的色彩,加上他自己獨創除去畫面深度、略具裝飾性平面效果的圖像,對於觀者有種很強大的吸引力。而他對於色彩的運用也有著極為個人化的揀選,甚至他標誌性地調校出同時具原始和頹廢感、帶有強烈戰爭下焦土味的黃色,也特別被畫商與藝術家稱為「克希納黃」。
克希納,〈沐浴中的士兵〉(Das Soldatenbad),油彩畫布,1915。Image Courtesy of Sotheby’s

【傳奇的完結】

1931年,克希納成為柏林普魯士藝術學院(Prussian Academy of Arts)的成員。但隨著納粹在德國掌權,他的作品被當局認為具有心理性疾病會腐蝕人心而被禁止販售。1933年,他被迫從任職的學校辭職。即使克希納並非猶太後裔,也和種族主義無關,但它確確實實是位文化恐怖主義下的犧牲者,這令他對其深愛祖國的情況越來越感到不安,心理上的壓力越來越大,情緒上也更不穩定。之後的作品的內容更加沉重而痛苦的精神性,充滿戰爭傷痕下的暴力與悲觀主義情緒,孤獨、隔閡和焦慮之感,藝術家的情緒也瀕臨崩潰邊緣。1938年,克希納於當地上午十時左右,使用一隻左輪手槍射向自己心臟,結束了他58年的生命。位於瑞士達沃斯(Davos)的克希納美術館(Kirchner Museum)於1992年於開幕,來紀念這位一生深受精神上折磨、堅苦卓絕的藝術家,對於現代藝術史所帶來的影響和貢獻。
克希納,〈Sertig Valley in Autumn〉,192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克希納,〈巴塞爾和萊茵河畔景觀〉(Totentanz der Mary Wigman),油彩畫布,約1927至1928年間。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德國表現主義克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橋派Die Brücke
REACTIONS
喜愛

10

好美

5

15

19

厲害

14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