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11-14|撰文者:林侑澂

【達摩禪畫】

黃歌川,《禪悅》,達摩禪畫,30x60cm,1993。圖/黃河清先生提供
藝術家的創作必然與其生命經歷有所關連,黃歌川老師也曾經歷過人生低谷。在30多年前參加某個展覽時作品遭竊,讓黃歌川老師心情難以釋懷。為了尋求內心的安適,黃歌川老師開始自學禪宗經典。一次偶然的機會,黃歌川老師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接觸到了星雲大師的講經,豁然開悟。如同找到了知音、遇見了寄託,也頓悟禪的哲理,黃歌川老師決定皈依佛光山,開始了「以藝術弘揚佛法」的人生方向。
黃歌川,(左)《永保安康》,229x46cm,2003,(中)《禪》,290x55cm,2002,(右)《禪》,314x60cm,2005,達摩禪畫。圖/黃河清先生提供
將禪學研習與藝術創作合二為一,黃歌川老師嚴謹地研究日本與中國的禪畫藝術。尤其是禪宗始祖達摩的法像,對於黃歌川影響甚深,並終成為創作主軸。
在鑽研過程中,黃歌川老師發現傳統的達摩法相都過於肅穆威嚴,不太容易融入一般的家庭生活。「人間生活禪」,強調行住坐臥都是禪。 也就是惠能大師曾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禪離不開生活,參禪不一定要打坐,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是禪,人需要穿衣吃飯,悟道前後感受不一,未悟道前是累贅,悟道了就都是解脫、自在。對於期望以畫弘法的藝術家而言,若是無法進入大眾的日常生活,確實難以實踐初衷。有感於此,黃歌川老師開始嘗試如何將達摩法相以「更加貼近人性」的方式呈現。開始陸續融入生活感、喜悅感和親切感。藉由形象上的改變,一點一點改變認知,進而達成傳遞人間生活禪的藝術目標。

【多媒材畫】

黃歌川,《荷池風情》,多媒材畫,198x101cm,2001。圖/黃河清先生提供
研習佛法、將之融入藝術中的過程,讓黃歌川老師的心境漸漸回復平靜。心情上的餘裕,讓黃歌川老師重新開始了「為追求藝術而藝術」的繪畫創作。秉持著不斷求新求變的心情,黃歌川老師開始嘗試將西方媒材與東方美學觀融合,開始自我挑戰,嘗試著使用複合媒材、畫布甚至不織布作為媒材。發展出了相當大膽創新的視覺語彙,並且開啟了另一重藝術境界的探索與推廣。
黃歌川,《葫蘆多結子》,多媒材畫,63x60cm。圖/黃河清先生提供
運用花卉、靜物、風景等等的題材傳遞心境,此階段的黃歌川老師不僅在材質上突破,也經常將佛學禪意引入畫中。許多的畫作都以荷花、蓮花或是禪學象徵為題材。作品的畫面如同新詩一般,平易近人且雅致雋永。遠觀可見其意境,近觀可見其筆趣。讓藝術的價值與感染力,能夠和不同背景的觀眾生活接軌。

【國畫(水墨畫)油彩化】

黃歌川,《明月掛山頭》,國畫油彩化,60 x 99 cm,2008。圖/黃河清先生提供
對於生命、對於社會、對於美學推廣始終抱持著使命感的黃歌川老師,到了晚年開始回望自身的藝術創作。在返璞歸真的階段,發覺自己仍然難以忘懷對於水墨藝術的傳承。但困於時代,當今若要將「推廣水墨美學至國際」視為任務,傳統的形式似乎尚未迎來時機。
黃歌川老師期望利用油畫接軌東西方藝術,讓國際藝壇能沒有障礙地「認知與創作」水墨畫。黃歌川老師以「運用西畫媒材闡述東方美學」為出發點,開始使用油畫媒材來鋪陳傳統東方的山水主題。這樣在當代不少見的創作脈絡,在當時的時空可謂是相當領先的。
黃歌川,《層巒聳翠》,國畫油彩化,168 x 118cm,2007。圖/黃河清先生提供
運用水墨皴法的思維,黃歌川老師嘗試著將古典水墨中關於「氣韻」的概念用油畫來表達。相當讓人驚豔的是,許多寫意的筆法毫無違和地出現在油畫結構之中,營造出了融貫東西的視覺語彙。條理清晰且明確的筆觸,雖然媒材不同卻都有跡可循。在感受系列作品美感與精神的同時,也讓觀眾們體會到了黃歌川老師的推廣美學的苦心,以及時時自我砥礪的充沛創作能量。

黃歌川跨域與融合黃歌川百歲紀念巡迴展佛陀紀念館冰裂紋蠟染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1

1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