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原點,涵藝術「真善美」的十年追求
2020-03-07|撰文者:林侑澂
岑龍,2019,《生命禮讚》,200x120cm,油彩畫布。圖/涵藝術提供
就這樣,涵藝術在沒有任何藝術背景和經驗下,純粹靠著林暄涵對藝術的一股單純的熱忱,堅定的決心,她沒有參考任何其他同業前輩的經營模式,而是靠著自己的獨立思考,一步一腳印的走到了今天,成就了涵藝術獨特的藝術推廣模式。她總是說:「涵藝術沒有客戶,只有朋友。」是的,她對藝術的熱忱和努力獲得了許多藝術愛好者的支持,也都成為了她的好朋友。她總是說:『我不打算成為藝術界的商人,因為我沒有任何的商業思維,無法成為一個好的畫商。我只是不停地介紹藝術和作品,很認真的去推廣我喜歡的藝術,然後,宇宙自然地引導有緣分成為涵藝術的朋友的人來到我身邊。』
【策劃理念】
涵藝術的策展過程對於展覽的形式和內容,都秉持著高度的自我要求。林暄涵的理念是推廣具備永恆存在價值的繪畫作品,而在當今繪畫式微的狀況中,她時刻考量著「要如何讓展出的作品與空間對話、引導觀眾更加容易感受到繪畫中的世界?」這樣的課題。
涵藝術,威尼斯馬爾他聖若望教堂,《蒼穹星光:岑龍和他的藝術》,展覽實紀。圖/涵藝術提供
想要達到如此目標,需要多個面向的考量及執行。例如在《蒼穹星光:岑龍和他的藝術》展覽中,她特意選擇了馬爾他聖若望教堂較為剛毅的氣氛作為基礎,讓教堂本身的特性,與畫家岑龍展現生命韌性的作品進行對話。對於一位來自東亞的寫實油畫畫家而言,要在文藝復興起源的歐洲獲得認同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岑龍的繪畫藉由修行者式的精煉技法,以「生命的誕生」、「生命的歷程」以及「生命的昇華」三項子題與上帝對話,體現了純粹而良善的力量。系列作品中傳遞的價值觀,與聖若望騎士團長期秉持的精神高度相合。讓展覽進入了「無論國籍或語言,人與人都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感動」的單純狀態。
岑龍,2019,《蒼穹星光》,200x120cm,油彩畫布。圖/涵藝術提供
細觀《蒼穹星光:岑龍和他的藝術》,題材多取自平凡的基層生活,在筆觸之間彰顯出樸實人性的深處光輝。教堂既莊嚴又貼近生活的氣氛,與作品相輔相成。提供了一種全方位體驗的方式,讓展覽的整體感染力跨越了文化的藩籬。同時也進一步地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可以與作品彼此認同;並以嚴謹的策展模式,傳達出了人類內心共通的光明面。讓展覽成為一個感受人性的整體場域。
涵藝術,威尼斯馬爾他聖若望教堂,《蒼穹星光:岑龍和他的藝術》,展覽實紀。圖/涵藝術提供
註:位於威尼斯的馬爾他聖若望教堂,是以「耶路撒冷聖若望醫療騎士團(Order of Saint John, Order of Hospitallers, Knights Hospitaller)」之名所建立。該騎士團以簡樸處世、救助貧苦、提供人道醫療為創立忠旨。且在義大利所有的教堂租借,都需要通過宗教及文化機關的審核。該教堂原先並非公眾開放空間,與涵藝術的合作是該處首次舉辦的視覺藝術展覽。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窗-林靖子的繪畫」:在朦朧曖昧之間,凝視自我內在與外界環境的共感
2023-10-05|撰文者:李竺恩4223
林靖子,和她再造的風景
2022-10-11|撰文者:林暄涵3488
一位烏克蘭女性藝術家的自白:娜塔莎・別列克霍琴柯 Natasha Perekhodenko
2022-08-15|撰文者:文:娜塔莎・別列克霍琴柯;譯:林暄涵 Metra Lin2427
他者的視角 - 阿門多拉的影像詩篇
2024-06-11|撰文者:林暄涵;攝影:Michele Crosera808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24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