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Angela Glajcar雕塑個展《Terforation紙的顛覆與構築》 光和紙構成的典雅氣質
2020-02-17|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Angela Glajcar於Bluerider ART Gallery,《Terforation紙的顛覆與構築》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創作的目性可以很多元,有的時候不一定是為了敘事或抒情,也可能是更直觀地呈現品格與氣質。德國雕塑家安格拉・格萊札Angela Glajcar的創作即是如此,透過嚴謹的規劃,讓作品呈現出既單純又豐富的美感。經常受世界各地邀請展出的Glajcar,在2020年初和Bluerider ART Gallery合作,以《Terforation紙的顛覆與構築》為題發表了個展,向台灣的觀眾們分享了她典雅的藝術語彙。
Angela Glajcar,《Terforation》日間光(上)/夜間光(下),2015,159x119x300cm,Torn 400g paper/ spring steel mount。圖/非池中藝術網攝、Bluerider ART Gallery提供
Glajcar的創作脈絡源自於紐倫堡藝術學院的雕塑訓練,二十多年前也是以金屬和木材作為創作媒材。卻在一次面對50米尺寸的創作委託時,轉念將手中草稿紙嘗試作為創作的主體。這樣的嘗試不但克服的硬性材料的體積問題,也開啟了一條嶄新的創作方向。多年來的實驗,從不同磅數的紙材到防火的玻璃纖維,Glajcar在屬於自己的雕塑方式上,展現了強韌的生命力。
Angela Glajcar,《Terforation》,2014,162x122x300cm,Tron 400g paper/ metal mount。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空間的書寫者 The writer of spaces」是藝術家為自己的創作定位下的註解。可以想見Glajcar的創作不僅僅是專注於作品本身,更是將整個空間設置都視為作品的整體。每件創作從最初的構想,Glajcar就開始考慮環境條件。天花板、樑柱、窗戶以及日照方向。每一個環節的變化,都直接地影響到作品的造型以及設置方式。而這樣子對於每個元素近乎苛求的態度,也成為了作品精準的關鍵。
(註:Glajcar習慣以3D建模的方式先運算作品與空間的關係圖,以確保心中的構想盡可能地實現。)
Angela Glajcar,(左)《Terforation》,2018,47x33x21cm,Torn 200g paper/ metal and plastic mount,(右)《Paperwall》,2015,56x54x10cm,Torn 400g paper/ screwed and glued。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從雕塑的角度出發,Glajcar藉由將2D的物件穿洞、排列出3D的效果。手法上其實並不複雜,卻也簡單地突破了平面及立體的慣性。Glajcar相當注重手撕紙材所形成的人工的溫度感,讓每一張紙材呈現的邊緣都有變化。一次次地手撕的觸覺感,也成為了累積《Terforation》品味的重要基石。
REACTIONS
1
0
0
1
2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台北雙年展公布展覽主題「地平線上的低吟」,邀請54位藝術家以及33件全新創作 探究「思慕」的多重意義
專題企劃-「美術館的幕後推手」(下):策展作為機構歷史的建構方法,臺北市立美術館跨度多面的策展與研究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餘物與殘響─寫《拾人牙穢—王若冰×陳賽華灌駐地成果展》( 2024年度絕對放送「李俊賢Hornsun獎」)
城市中的駭客路徑──談顏珮珊的「此路有通」(2024年度絕對放送「放送特別獎」)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