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古典大師「快工也能出細活」-法國畫家保羅.席涅克 Paul Signac
2020-07-13|撰文者:詔藝
“Some say they see poetry in my paintings; I see only science.”- Georges Seurat
「有人說他們在我的畫中看見了詩意。但我只看到科學。」 ─ 喬治•秀拉
秀拉所繪之席涅克肖像,《Portrait of Paul Signac》,石墨(孔戴)筆與蠟筆於紙上,189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席涅克,《Capo di Noli》,油彩畫布,189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保羅.席涅克(Paul Signac, 1863 - 1935)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富裕的家庭,家裡從事馬鞍銷售。於少年時期,母親原本想培養他接受建築相關專業訓練,但在他16歲(1879)那年,他去參觀了印象派的第四次展覽,在那裡看到了卡耶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 1848 - 1894)、竇加( Edgar Degas, 1834 - 1917)、莫內(Claude Monet, 1840 - 1926)和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等的作品,甚受啟發。1880年席涅克的父親去世,他也在同一年高中畢業,決定成為一位職業畫家,他母親支持他的決定。1884年,他遇到了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 - 1891),從此大大改變了他的繪畫方向和藝術生涯。
卡耶伯特,〈刨地板的工人〉Les raboteurs de parquet,油彩畫布,187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竇加,《Drei Tänzerinnen in einem Übungssaal》,油彩畫布,1873。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畢沙羅,《La Récolte des Foins, Éragny》,油彩畫布,1887。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秀拉是位對繪畫非常有天賦的畫家,且對「點描主義」(Pointillism,亦有稱「點彩主義」)的推動和發展有重大貢獻。雖然他的素描能力受到許多藝術史學者和繪畫愛好者認為是炭筆和鉛筆等紙上作品中的神作,但受到色彩理論的吸引,他後來採用了極為理性的系統分析方法來繪製作品。由於點描主義的出現稍晚於印象主義,後世學者也將這種帶有高度科學理論基礎「點描法」的藝術創作方式,稱為「新印象主義」(neo-impressionism)。
REACTIONS
12
6
2
1
6
熱門新聞
1
7個藝術史上被忽略的謬誤:名畫的顛倒展示
紀念漢寶德,南畫廊舉行「漢字:漢寶德現代書法展」
水彩的「流水席現象」—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活水」
臺灣早期重要的女性觀念攝影藝術家 侯淑姿辭世,享壽61歲
從馬克·羅斯科(Marks Rothko)的紙上繪畫看他走向後期抽象表現的過程
2023高雄藝術博覽會南島最大藝術盛會,迎來國內外百餘位藝術家
2024年第11屆X-site計畫首獎由「感想工作室」《林木林》奪得首獎!類比自然,如森林經驗般的自由建築
「藝中求新,新中求藝」跨界引領品牌台灣!「希望、和平、愛」白鷺鷥文教基金會30週年虛實沉浸展演! 專訪董事長盧佳慧!
暫時停擺的卡塞爾文件展-以色列哈瑪斯戰爭為藝術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24 ONE ART Taipei 展商公布!同步推出首屆學術策展展會「Voices」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個展美術館金馬賓館5周年大展「感應未來」,重磅推出歐普藝術重要藝術家傑圖利奧.阿維亞尼(Getulio Alviani)多件經典之作
2023-12-07|撰文者: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62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C-LAB「2023玩聚場藝術節——SHOW ME A PLATE!」表演盛宴打造新「台味」,邀觀眾以多重感官吃 buffet
2023-12-05|撰文者: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