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藝術評論
古典大師「快工也能出細活」-法國畫家保羅.席涅克 Paul Signac
2020-07-13|撰文者:詔藝
“Some say they see poetry in my paintings; I see only science.”- Georges Seurat
「有人說他們在我的畫中看見了詩意。但我只看到科學。」 ─ 喬治•秀拉
秀拉所繪之席涅克肖像,《Portrait of Paul Signac》,石墨(孔戴)筆與蠟筆於紙上,189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席涅克,《Capo di Noli》,油彩畫布,189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保羅.席涅克(Paul Signac, 1863 - 1935)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富裕的家庭,家裡從事馬鞍銷售。於少年時期,母親原本想培養他接受建築相關專業訓練,但在他16歲(1879)那年,他去參觀了印象派的第四次展覽,在那裡看到了卡耶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 1848 - 1894)、竇加( Edgar Degas, 1834 - 1917)、莫內(Claude Monet, 1840 - 1926)和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等的作品,甚受啟發。1880年席涅克的父親去世,他也在同一年高中畢業,決定成為一位職業畫家,他母親支持他的決定。1884年,他遇到了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 - 1891),從此大大改變了他的繪畫方向和藝術生涯。
卡耶伯特,〈刨地板的工人〉Les raboteurs de parquet,油彩畫布,187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竇加,《Drei Tänzerinnen in einem Übungssaal》,油彩畫布,1873。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畢沙羅,《La Récolte des Foins, Éragny》,油彩畫布,1887。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秀拉是位對繪畫非常有天賦的畫家,且對「點描主義」(Pointillism,亦有稱「點彩主義」)的推動和發展有重大貢獻。雖然他的素描能力受到許多藝術史學者和繪畫愛好者認為是炭筆和鉛筆等紙上作品中的神作,但受到色彩理論的吸引,他後來採用了極為理性的系統分析方法來繪製作品。由於點描主義的出現稍晚於印象主義,後世學者也將這種帶有高度科學理論基礎「點描法」的藝術創作方式,稱為「新印象主義」(neo-impressionism)。
REACTIONS
14
6
2
2
7
熱門新聞
1
2025香港巴塞爾展會專題報導 :新生力量在數位化轉型與經濟趨緩交織下引領藝術市場新局
亞洲年度藝術盛事!編輯部直擊 2025 Art Basel HK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精選現場15件作品
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正式揭牌,迎接「福爾摩沙時代」的百年藝術風華
編輯直擊香港藝術月:專題首發報導- Art Central 2025 VIP預展現場十大精選作品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得獎名單揭曉— 以藝術作為對「真實」的探問,展露具時代觀點的創作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橫山書法藝術館「當下・朱振南書藝展」 新闢當下墨境 探尋傳統底蘊
【創藝.薈萃—2025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展覽總評
桃李春風-2025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近百件作品匯聚藝術薈萃,紛呈地方豐沛創作量能
「浪花空間」-2026國際藝術進駐計畫&學生進駐計畫徵件中,即日起至4/13受理申請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徵件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總獎金200萬 關渡美術館展出 獲獎作品進駐中國信託
2025-03-31|撰文者: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