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

閱讀藝術家的創作脈絡-「一〇九年全國美術展」交流分享會 (版畫、雕塑、攝影、綜合媒材類)所體現的活力與可能性

一〇九年全國美術展交流分享會版畫雕塑攝影綜合媒材

2020-08-07|撰文者:林侑澂

盧芷苡(銀牌獎),《說話的空間III》。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盧芷苡的作品《說話的空間III》,複合了多種的版畫技法,例如在美柔汀(銅)版的四邊,包覆了一層紙包版、凹版、絹印等等,組構出相當豐富的視覺效果。過程中刻意將印痕模糊化,形成一種類似直接手繪的細緻質感。創作題材上,取自「諮商室」這樣一個具有安全感的對話空間,將語言 / 聲音中的抑揚頓挫視覺化,形塑出一個奇幻而穩定的空間觀。也與觀眾分享著藝術家進行內在獨白時,細膩的心理狀態。
【雕塑類】得獎者及與談人。由右至左:評審委員黎志文、侯連秦(金牌獎)、陳欣孟(銀牌獎)、江宜瑾(銅牌獎)。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黎志文評審委員在分享會中,對於戰後雕塑藝術一再的重新界定做了梳理,鼓勵青年創作者以更多元的實驗精神創作。也對於本屆參展者們跨媒材甚至運用機械的形式,表達了開放的態度。會中也談及台灣現代藝術主體性的課題,勉勵創作者們盡量減少流派的模仿、勇於提出自身的看法。
得獎者們則是就「以材料出發找主題」和「從主題出發找材料」這兩種不同的創作方法,進行交流討論。也對於立體作品的互動性,提出心得。在開放的討論中,讓觀眾們感受到了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活力。
席間,得獎者侯連秦特別感謝國美館的肯定,也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多次參與全國美術展的感觸。對於「藝術家的困境」、「評選機制的多樣性」、「入選者的獎勵」以及「作品理念呈現」等等課題,向主辦單位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侯連秦(金牌獎、本屆獲免審查),《腦內意識》。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侯連秦的作品《腦內意識》,反映出藝術家深層的精神意識與空間造境、描寫慣性生活中的意外和慾望。材質厚重的石雕藝術,對於青年時身材瘦弱的侯連秦而言,是一項體力與意志力的挑戰。這讓每件作品的完成,都帶給了他加倍巨大的成就感。作品中激盪的水花,與其他幾何、規律、硬邊的造形形成明確的對比,再現了腦中受到不同衝擊的那些瞬間。藝術家同時試著解析生命進程中細膩的身心變化,也剖析人類意識對於社會現象的可能影響。向觀眾介紹一個自我療癒、認識的過程。也期望藉由造形的呈現,觸動觀眾們自身的生命探索。
陳欣孟(銀牌獎),《看moniter》。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陳欣孟的作品《看moniter》,討論的是當代社會對於觀看與監看的認知。在這個視覺資訊量爆炸的年代,網路與通信設備的普及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當使用手機觀看他人時,很可能他人也正用手機在觀看著自己。這樣的相互檢視,讓隱私權的範圍受到了挑戰。作品中被紅外線明確化的視線,讓人聯想到機械、槍枝的鎖定功能。藝術家藉由金屬機械的組合,呈現出相當特別的雕塑思維。向觀眾們反映出藝術家的社會觀察,提出對於人際關係、人性的反思。
江宜瑾(銅牌獎),《坐著》。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江宜瑾的作品《坐著》,從身障者的輔具出發、經由解構重組,討論著「支撐身體」這件平凡卻重要的事情。藝術家將拐杖彎折、重組,突破了輔具依靠結構的功能。運用摺紙的方式將合成皮革包覆FRP結構,形塑一種穿戴式的意象。作品能夠自行站立卻又相互不完全對稱,呈現出某種身體的狀態。視覺上微微的不確定性相當吸引人,也呈現出了特殊的材質運用以及結構趣味。

一〇九年全國美術展交流分享會版畫雕塑攝影綜合媒材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4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