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美術館

閱讀藝術家的創作脈絡-「一〇九年全國美術展」交流分享會 (版畫、雕塑、攝影、綜合媒材類)所體現的活力與可能性

一〇九年全國美術展交流分享會版畫雕塑攝影綜合媒材

2020-08-07|撰文者:林侑澂

【攝影類】得獎者及與談人。由右至左:評審委員簡榮泰、評審委員吳嘉寶、蔡玲珠 (銀牌獎)、陳炯詒(銅牌獎)。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吳嘉寶簡榮泰兩位評審委員,首先對於全國美術展「培養藝術人才」的立場再一次闡述。也勉勵新一代的參與者持續精進,探尋影像創作的更多可能。會中對於攝影在當代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形式,提出了諸多了期許。也討論到近年來「影像文學」的發展脈絡,對於如何連結創作者主觀意念與客觀圖像探討了諸多途徑。更建言主辦單位可以考慮策辦全國巡迴展、交換展,讓優質的藝術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深根全國的各個角落。
攝影作為圖像傳播、再現物質世界的重要藝術形式,在影像迅速流通的當代被寄託了越來越多的意義。蔡玲珠表示,攝影是一種深入觀看、與世界交流的過程,也是一種表達創作者意念的直接方式。陳炯怡則是分享了同樣一幅影像,不同的尺幅會帶來不同的感知效果。兩位也對於系列作品之間的連續性、敘事性提出了經驗分享。認為一個好的展間規劃,是可以在視覺動線上更加靈活運用的。不僅僅對於創作,也對於展覽空間的運用展開對話。
蔡玲珠(銀牌獎),《浮光》。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蔡玲珠的作品《浮光》,發想自不經意間映入視線的一張破損凳子。瞬間的畫面開啟了「如果它壞到不能坐了,那它還能被稱作椅子嗎?」的思考。在成為椅子之前,它應該被稱為木材、樹木吧?那麼,椅子也就只是它的一種暫時狀態了。這樣的轉變對照到每個人的一生,都在找尋自我的過程。也連結到了「哪一個樣貌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的疑問。藝術家藉由寧靜的構圖和符號語彙,試著開啟與觀眾的情感重疊。讓複雜的情感思緒,可以有一條釋放的渠道。
陳炯詒(銅牌獎),《你的憂愁,我不在意》。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陳炯詒的作品《你的憂愁,我不在意》,由一組藝術家的自拍照組成,也是一段自我治療的過程。這系列攝影的起點,是藝術家對於「情緒不穩定的自己」所做的紀錄。畫面上藉由長曝光的晃動效果,反映出藝術家內心難以壓抑的不安與混亂。回憶起拍攝過程,是藝術家短暫能夠抽離沉重情緒的片段累積,呈現出的是藝術家用不同角度與自我的細膩相處。看見了一步步從室內走向室外、從黑夜走向白晝的歷程。期望可以為同樣陷入困境的觀眾,提供一個自我救贖的視覺化實例。
【綜合媒材類】得獎者及與談人。由右至左:評審委員白適銘、盧均展(金牌獎)、林祐聖(銀牌獎)、廖敏君(銅牌獎)。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白適銘
評審委員在分享會之中,分享了本屆作為綜合媒材類設立的第二年,國美館關心實驗性藝術的立場。也對此類別的未來、藝術家們在探索媒材多樣性的成就,表達了肯定。委員特別指出複合媒材的創作,並非只是多種媒材的組合與拼湊,而是具有「媒材屬性」的探索、「視覺意象」的營造以及「空間氛圍」的設置,三項的考量要件的藝術形式。
藝術發展至當代,已不再是單純媒材特性的討論,更是需要尋找最適當的形式來表達問題意識。視覺敘事的內容也不單純限於美感,也同樣具備了更多的社會性。三位得獎者分別從自身經驗出發,闡述了對於多步驟、多材質的架構經驗。一次一次地藉由創作,釐清內在的疑惑,同時克服創作過程的技術問題。

一〇九年全國美術展交流分享會版畫雕塑攝影綜合媒材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4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