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手,與它的手紋:圖像編碼的置換、挪用與胡本·切克勒夫的「貨幣」
2020-11-12|撰文者:陳晞
「現在我在紐約,這裡不再生產任何東西。 只剩下金融服務。 這就是為什麼我想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體現這一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一位傳統畫家,畫我周圍的一切。而那即是全球金融的影響力。」─胡本·切克勒夫
「貨幣」紐約當代新普普展場。圖/印象畫廊提供
手紋
貨幣作為一種共同記憶的記憶體系,從每個國家、機構所製成的貨幣中,都可以看見貨幣中對從色彩、圖像、圖標(icon)與拼貼方法都涉及了圖像政治、視覺框架與防偽設計。貨幣幾乎是圖像身處最兼具功能與符號性的表面。
在胡本·切克勒夫(1970-)的複合媒材系列作品《貨幣》當中,考究了那些給不同國籍、不同喜好的人使用的貨幣與其製造過程。例如將瑪麗蓮夢露的肖像置於大富翁玩具中的圖框。有時則是挪用由紐西蘭鑄幣廠製作、在紐埃(Niue)發行的《冰雪奇緣》艾莎的紀念幣,有時則是挪用藝術史中的肖像名作圖像等。這些圖像有各自的歷史,以及其背後的文化脈絡還有象徵,它們集結在胡本的個展當中,幾乎成為了一種全球經典圖像史的集錦。
Houben Tcherkelov $2 Frozen New Zealand 2018 複合媒材 76x101cm。圖/取自藝術家網站
Houben Tcherkelov 瑪麗蓮夢露 2020 複合媒材 91.5x91.5cm。圖/取自藝術家網站
畫面中呈現的絹版印刷般的印紋以及貨幣的文字,使羅森伯格的集合繪畫與貨幣的防偽設計在我腦內連結在一起。藝術家從貨幣這個族群共同記憶的金融象徵,指涉了藝術與金融在交換價值當中的融通與轉譯,就像被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稱為看不見的手,貨幣上的圖像與數字是它的手紋。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遊歷世界各地的經驗,使我對國族和機構如何在貨幣上體現認同與價值體系有所體會。」胡本說,在歷史上,許多的圖像被國族與機構使用,並被代表為某種精神象徵。在歐美國家中,這些圖像可能來自於浪漫主義或新古典主義等、用以呈現國族崇高的繪畫形式描繪的歷史偉人肖像,有的則是以紀實攝影呈現國家發展中,關鍵的精神象徵。
這些圖像脫離了原本被使用的圖像框架之後,透過胡本的繪畫被重新拼貼集合起來。圖像在原本圖像政治中的符號價值,轉移到藝術家個人的繪畫創作,胡本製作個人視覺符號工序的性質,近似於羅森伯格和波爾克等畫家通過將自身限制於嚴謹繪畫訓練的控制中,否定了自身作為個人化過程的有效性。圖像文化的變造與介入,成為在藝術形式與當代文化之間對話的索引。
Houben Tcherkelov 500 Dollars 2017 複合媒材 76 x 83.5 cm。圖/印象畫廊提供Houben Tcherkelov Money tallks 2, 2020 複合媒材 152.5x122cm。圖/印象畫廊提供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Beeple作品以台幣20億高價落槌 ! Twitter的貼文也能賣?! NFT會如何影響藝術世界?
2021-03-11|撰文者:張家馨8028
愛馬仕與MetaBirkins的法庭大戰,可能為NFT藝術家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2023-02-24|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竺恩編輯整理4172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89
「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以高達兩億台幣成交,時隔多年再度引起藝術圈熱議
2024-11-22|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整理343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318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