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20-11-19|撰文者:林侑澂

艾伯•加西亞一阿爾索里斯Albert GARCÍA-ALZÓRRIZ,《眼/眼/眼/眼》,2020,單頻道錄像 / 37分07秒。圖/ANIMA阿尼瑪提供
錄像並不僅是一個大眾媒體的資訊宣傳工具,而是本身就具有價值的形式媒介。而錄像藝術與電影、電視節目最直接的不同之一,就是作品不限於統一規格,也會與空間環境發生關係。從動態影像 / 流動影像(moving image)的角度來規劃展覽,《ANIMA阿尼瑪》承繼了錄像藝術「打開慣性框架」的時代精神。進一步地讓錄像不只侷限於螢幕之內,也讓作品與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個包覆式的感知場域。
澤拓SAWA Hiraki,《Platter》,2019,雙頻道錄像裝置 / 7分40秒。圖/ANIMA阿尼瑪提供
在鳳甲美術館的展場,規劃了較暗、較不明確的情境動線。兩位策展人模擬出了「在潛意識中遊走」的身心狀態。體驗者們不知不覺中,就已經身處作品之中了。展覽的入口處,並不提供任何的作品資訊。引導體驗者們先以開放式的心情直觀、本能式地去趕感受作品,才再進一步地提供作品說明。而C-LAB則是利用原本美援大樓的內部隔間及場所紋理,呈現了多位藝術家的作品。
小泉明郎KOIZUMI Meiro,《失憶狀態》,2015,雙頻道錄像 / 13分05秒。圖/小泉明郎、安娜 · 葛林畫廊(阿姆斯特丹)和無人島製作(東京)提供
鳳甲美術館展場中小泉明郎的作品《失憶狀態》,以雙頻道裝置的方式呈現,是本屆錄雙展較多敘事的作品之一。作品中的主角敘述著二戰時期他如何,受命殺害了一名男童。本業是一名教師的他,在中年之後進行了懺悔。但講述過程越來越語無倫次、越來越沉默的敘述方式,讓觀者們感到不對勁,觀者最後會漸漸發現原來這位主角所述說的,其實是藝術家要求他轉述另一名二戰日本士兵的自白。但由於主角本身因為早年曾經歷事故而喪失了短期記憶的能力,以至於作品形成了「無記憶者敘述他人記憶」的狀態。而當作品結束時,主角的短暫記憶也隨之消失。記憶是否證明了靈魂的存在?象徵著因果?記憶是如何存在的呢?記憶是否能夠轉移呢?而更重要的問題則是:「當主角轉述著他人的記憶時,他的腦中形成的會是怎麼樣的視覺呢?」

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尼瑪鳳甲美術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超視經驗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1

0

0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特展策展

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尼瑪」 以催眠作為觀影儀式 帶你出神不出戲

2020-10-16|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230

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特展

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尼瑪」參展藝術家名單出爐

2020-07-09|撰文者: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