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尼瑪》 體驗視覺之外的影像經驗
2020-11-19|撰文者:林侑澂
劉玗LIU Yu,《真實一般的清晰可見》,2020,呼吸掃描法、冥想練習、浮空沙網、雙頻道播放、四聲道 / 15分。圖/ANIMA阿尼瑪提供
鳳甲美術館展場中劉玗的作品《真實一般的清晰可見》,是本次展覽委託創作的新作之一。在不同的播放頻道中,來回穿插物件的移動軌跡。不同的符號各自具有暗喻,但更關鍵之處在於意念的成像方式。作品中非邏輯、片段式的口白,引導著體驗者們沉浸到類似夢境的游離狀態之中。作品以冥想光球的循環、手指識字之類的意象,闡述非視覺的影像傳遞方式。在空間與光線的運作下,提出對於意識運作的設想及模擬。
賽爾.弗洛伊Ceal FLOYER,《雙幕》,2006,Gobo投射燈片、劇場燈,尺寸因場地而異。圖/ANIMA阿尼瑪提供
C-LAB美援大樓展場中塞爾.佛洛伊的作品《雙幕》,在展間的白牆上,以舞台聚光燈的設備投影出了一個圓形、未打開的布幕。誤導著體驗者們,慣性地去期待「布幕打開 / 演出開始」。然而作品並沒有任何劇情或敘事,而是始終維持著布幕的狀態。作品透過簡單的影像,改變了體驗者們對於展間的認知。作為一個幻覺的誘發物,體驗者們對它的想像展開了不同的延伸,甚至能夠進一步地投射自我成為其中的參與角色。
李基宏LEE Ji-Hong,《微光》,2020,雙頻道錄像 / 10分。圖/ANIMA阿尼瑪提供
同一展場中李基宏的作品《微光》,也是本次展覽委託創作之一。結合了錄像、裝置和行為藝術,成為了一件在展場中逐漸變化成形的作品。在每天展場開放之前,藝術家會來到現場,用手機打出的光源,在樓梯間走動10分鐘。架設好的相機會以5秒一張的規律拍下照片,記錄藝術家在空間中創造的光的軌跡,並成為當天在現場播放的影像。日復一日地重複後,形成「以昨天的影像為背景,進行今天的行為」的現象。透過科技讓過去的存在證據,聚合在一起。儲存了每日影像的相機記憶卡則在現場展示,形成了另一件特殊的裝置。透過藝術家紀律化的行為,讓光的軌跡越來越明亮,帶著體驗者們進入時間重疊的場域之中。
米海伊.格雷庫Mihai GRECU,《凝結》,2008,單頻道錄像 / 5分56秒。圖/ANIMA阿尼瑪提供
相對於許多議題性、對話式的展覽,《ANIMA阿尼瑪》跨越了哲學性或社會性的課題,也並不關注於某種新技術的發表,而是藉由不同「觀看」影像的途徑,透過本能和經驗,獲得精神感受,讓體驗者們在展覽中有著多種的選擇空間。
卡塔茲娜.科茲拉Katarzyna KOZYRA,《春之祭》,1999-2002,七頻道錄像裝置 / 13分56秒。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ANIMA阿尼瑪》並非是以田野調查或時事詮釋為主軸的雙年展,若以關注於感受的訴求而言,甚至相當接近傳統藝術的討論。展覽中大量呈現出「非敘事性的訊息」,讓進入展中的體驗者們,可以將每一個展場整體視做一件雕塑或是繪畫來感受。展覽中部分的作品年代較早,從今日的眼光看來設備上非常質樸。然而兩位策展人藉由空間的運用去「包覆」體驗者的感官。提供與當代AR / VR技術不同,更加直觀的的沉浸式體驗。
吳梓安WU Tzu-An,《少女的祈禱》,2017-2020,單頻道錄像 / 6分13秒。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眼見為憑的真實」與「綜合性的感官知覺」兩者存在什麼關係呢?是互為表裡或是相互對立?當我們身處於一個攝影、圖像、聲光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許多的事物都直接地接收到了答案,讓思考變得單純化。《ANIMA阿尼瑪》提供全方位的體驗,喚醒、啟發了人們逐漸忽略的知覺。走進《ANIMA阿尼瑪》就如同進入了一個非肉眼的視力測試。過程中不需要精準掌握繁雜的細節論述,而是可以透過直覺,獲得關於「何謂虛實」的有趣反思。《ANIMA阿尼瑪》邀請體驗者們在不同的作品之中,擱置物理辨識的慣性,重回本能中、精神性的感知狀態。
(藝術家名單 / 放映單元/ 參觀資訊 請見下頁)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尼瑪」 以催眠作為觀影儀式 帶你出神不出戲
2020-10-16|撰文者: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6265
第七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ANIMA阿尼瑪」參展藝術家名單出爐
2020-07-09|撰文者:C-LAB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862
2020第七屆 〈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 阿尼瑪〉鳳甲 X 空總 國際徵件開跑
2019-12-13|撰文者:鳳甲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558
許家維、張碩尹、鄭先喻攜手山口媒體藝術中心共同創作「浪濤之下亦有皇都」 以當代影像追溯台日歷史與記憶
2024-04-25|撰文者:鳳甲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080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5
約瑟夫.波依斯的藝術與環境行動:以自然之名重塑未來
2024-11-21|撰文者:非池中藝術網李亦涵編輯整理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