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術產業

專題企畫

當代藝術藝博會時事觀點

到處都是「國際級藝博會」!盤點亞洲藝術的版圖與趨勢:台灣藝術產業然後呢?

藝術產業藝術博覽會國際趨勢市場觀察未來展望

2023-01-10|撰文者:林侑澂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當文明正在進步,人們對於藝術品的要求自然也會更加複雜。身處網路便捷的今日,資深或新進的藝術品藏家都能夠毫無障礙地獲得大量的訊息。來自不同背景的創作觀與美學觀,也正頻繁地發生融合與交流。藝術品之間的比較,已經無法再閉門造車。各種參照與學習的途徑,正推動著人們的審美品味更加嚴格化、自主化。觀眾們對於藝術品更好、更多樣的需求不會走回頭路。所延伸出的必然趨勢,也是藝術產業的從業者需要面對的。
再回到台灣的藝術產業。雖說已經進入了後疫情時代,但國際旅遊尚未完全活絡。這樣的限制一方面提高了國際參展的成本,一方面也壓低了藝術藏家飛往海外購藏的動力。於是近年來海外展商難以進入、藏家鮮少赴海外購藏,意外地促使了各類型的藝博會都創下了讓人滿意的銷售成績。如今看來,由於國際旅遊的限制,反向地提供了本地產業「不需立即面對國際趨勢」的餘裕。雖然不知道這樣的餘裕還能偏安多久,也不知道這是幸或不幸,但總歸有空間能夠重新思考下一步的方略。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在國際旅遊進一步回復熱絡之前,台灣相關的政府部門 / 藝博會主辦方,尚有一點空間能夠思考「台灣的藝術產業未來何去何從?」國際旅遊必然有一日會正常化,屆時國際間的收藏家版圖也將加速流動。下一階段的「核心VS外圍」局勢,如今尚處於逐步成形的前期,並且隨著各國的防疫規則時時變化。非常可能會朝著大者越大、小者越小的狀態發展。
說白了,亞太區域其實也不需要太多的國際級藝博會。頂級畫廊不會每一場都參加,當然是會向最能夠吸引客群的選項靠攏(並且捨棄其他的選項)。推測亞洲藝術市場仍將會形成下一個「1-2場藝博會成為國際指標、大部分藝博會聚焦在地市場、最後一部分藝博會縮小規模甚至關閉」的版圖前進。
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對於旗下擁有多場藝博會的大型集團而言,只要將諸多場次的其中之一打造為國際指標即可為品牌鍍金,毋須對所有的展會都全力投入資源。畢竟在普遍情況下藝博會的主辦方很難虧損,即便是次一級的展會依然能夠獲利。但對於各個城市而言,當然不會樂見自家舉辦的藝博會止步不前、被邊緣化。這樣的現實考驗著各地的產業從業者,同時考驗著負責文化政策的政府部門。這不僅僅是民族自信心問題,也是產業生存問題。在競爭標準不斷提高的趨勢下,「如何支持自家的產業升級,進而吸引更廣大的客群?」需要主辦方專業且靈活的能力。以現階段的台灣而言,似乎還有許多值得努力之處。
除非甘心於讓產業封閉化、在地化,消耗既有的客群基礎。否則原生於本地市場的藝博會,如今更需要積極地自我提升。國際間文化實力的競逐,本質上和其他領域並無不同。若是過度保護本地產業、不拿出自信和企圖心進入更大的競賽圈。當觀眾們的熱情、人情衰退,最終還是不得不面臨嚴峻的客群外移風險。
2022台北當代TAIPEI DANGDAI 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無論背景和類型如何,藝博會的主辦方需要對於參展者負責。簡言之「拓展新客源」、「維護舊客源」、「作品水準把關」、「藉由公共展區體現格局」、「藉由論壇講座體現觀點」和「爭取政府補助」六項指標缺一不可。尤其本文認為第一項是重中之重,無論對內或對外都不該被輕忽。
台灣做為一個文化主體,發展至今擁有非常優秀、非常非常努力的藝術家群體。近年來國際間時常傳回,台灣藝術家在國際間獲得肯定的新聞。若是政府單位能夠嚴肅面對局勢、討論專業的產業策略,真正重視文化實力的提升。台灣的藝術家是有能力與國際對話、取得更好發展的一群人。然若是停下步伐,首先出走的是支持者客群、其次是畫廊業者。最不樂見的情況是-有機會進階發展的藝術家們,不得不離開這座培養自己的島嶼。
其實要有所進步的方法很多。望台灣藝術產業每個環節的一份子,慎之、共勉之。

藝術產業藝術博覽會國際趨勢市場觀察未來展望
REACTIONS
喜愛

3

好美

1

0

1

厲害

0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特展藝文跨界

將IP產值極大化 2021TCCF創意內容大會正式開幕

2021-11-10|撰文者:文化內容策進院/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