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撰文者:絕對藝力/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2022年度絕對放送─藝術評論徵文年度評選】年度成果暨頒獎已於日前順利完成,今年絕對空間一共有7檔展覽的徵文,共徵集到17篇長篇評論文章,以及5篇短篇評論文章。特別感謝今年的評審高子衿、許遠達、蔣伯欣,同時恭喜《2022絕對放送》年度獲獎者:莊棨惟、張碩尹、柯曉如、盧澤霆。
◆《2022年絕對放送年度獎項》年度獲獎名文章
【短篇特別獎】
盧澤霆〈化身「像素」的觀看與思考〉
評語:
作者在文章中以談論AI為主軸架構,企圖談論AI與現實的差異。行文四平八穩,在短篇的範圍內有著描述、分析到詮釋的完整性,實屬不易。文末雜訊與像素作為虛空的詮釋極富想像力與詮釋巧思,是獲選主要的亮點。但看似以談論AI為主軸的設定,在文中卻是攀緣著像素的概念行文,雖標題亦以像素為名,但文章的內容卻極少提到AI的影響,是文章較可惜的部分。
【放送特別獎】
張碩尹〈繞進:評黃志偉《精.彩》〉
評語:
對於繪畫媒材的創作,作者選擇朝向繪畫性的方向進行書寫,聚焦色彩、形式等繪畫本質之分析,而非過度闡釋地方性的歷史或故事等線性描述,其嘗試有一定挑戰性,值得鼓勵。同時,若要讓評論觀點更為深入,可多關注討論繪畫或民俗美學的當代文本與理論,或可協助提出超越近期相關論述方式的侷限。
文章後半部提到作品畫面帶有「暈眩狀態下的晃動感」到「失神癲」,以及藝術家自述的「震動靈氣」,已帶出特殊的觀察面向,然可惜未多加闡釋或扣回對於「精・彩」展的結語,戛然而止,較無法得知作者的意圖。
【放送特別獎】
柯曉如〈在民俗文化與自我之間反芻:談紀凱淵個展《似即若離》〉
評語:
該文不以時下流行的文化無形資產的社會性的存在價值為書寫方法,而著眼於創作者的私人記憶情感與文化間的關係,藉作品的詩意轉化為對生命經驗的失落。
書寫者對於展覽有著極為忠實的描述,極富誠意地在讀者面前展開作品的細節,有助於觀者閱讀作品的準備狀態(本年度的文章可見書寫者普遍對客觀詮釋的著墨,是個令人開心的現象)。可惜的是,在充分地描述作品細節之後,卻缺少了趣味或有力頭的詮釋內容的連結。這不僅僅是這篇文章,也是此次評審過程,委員的共通感受,當然迷人的詮釋有時需要經驗的累積與時間的發酵,期待明年度的「絕對放送」。
【李俊賢Hornsun獎】
莊棨惟〈一切意義都盪在空中──劉和讓個展「政府需要幫忙2022」〉
評語:
本文評論人重新拆解藝術家劉和讓的展覽課題,藉由「治理性」與「Help」的字面上的暗示,閱讀出微妙的共振關係,並提出了兩種不同觀看路徑:一方面從治理性部署的角度,來看待作品記號與語意的斷裂;展覽乍看是地緣的再現政治,卻被評論人轉換為詩意的層次。另一方面,本文也以藝術家個人性的角度,從生活場景中察覺差異,作出微小感性的解讀,最後巧妙整合了展覽本身的個體性與政治性。綜合來看,本文構思的評論策略與觀念性的藝術作品相互應和,是頗具匠心的書寫。
特別感謝
李俊賢家屬、年度評審團以及各檔期評審。
再次感謝參與徵件投稿的書寫者,敬請期待2023年度的絕對放送!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揭開序幕!釋出多項預告專案,設立「專業日」 打造國內外藝術專業人士深度交流平台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劉慧中的「失落秘境」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時事觀點絕對藝力:2023「文字力・評藝堂」Art Criticism Hall 視覺藝術評論新秀培育計畫 徵件延長至1月8日止
2022-12-05|撰文者:絕對藝力/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