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南市傑出藝術家巡迴展《清風←→懸念》:林文嶽、楊慧華由水墨和陶作展開對話
2023-04-24|撰文者:李竺恩
陶作:以材料和造形承載對土地的關懷
不同於書畫領域的造詣是由學院訓練的背景養成,林文嶽於陶藝實踐的路徑上可謂有著更「接地氣」的作法。他提到自己是在接觸了社區營造工作後,才開始投入於陶藝創作。這三十餘載的時光,本著對鄉土的關懷,在其創立的「白荷陶坊」中日復一日地實驗,將在地的天然素材提煉為陶作使用的材料。
林文嶽,清風徐來,2020,青花彩繪,25.5 x 25.5 x 53.5 cm。圖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取自龍眼木灰、蓮蓬燒成的灰燼、關子嶺的溫泉泥、石灰石等材料調配,林文嶽開發出「白河白」與「關嶺青」的獨特釉色。於色澤呈現上,予人一種貼近自然的親和感受。而林文嶽的陶作不單是講求型態的塑造,也是其水墨畫的延伸表現。在技法上,他多以釉中彩的方式於高溫下繪製線條,將色料熔於釉中,以保有傳統水墨的潤澤感。
林文嶽,在水一方,2016,關嶺青彩繪,36 x 120 x H44 cm。圖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林文嶽,荷田所見,2022,白河白彩繪,直徑37cm。圖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將筆墨的抒情和工藝的實用性整合,林文嶽由陶作展露了一份溫潤、質樸的美學品味。透過多年不斷的努力,他也在個人創作和社區工作上取得肯定,曾獲台灣十大經典窯燒(2004)、台灣工藝之家(2007)等獎項。基於對土地的自豪和認同,未來他亦期許能將「白河陶」提升至更高的水準表現,彰顯臺灣陶瓷工藝的優秀品質。
林文嶽,春天來了,2022,白河白彩繪,20.5 x 20.5 x H30 cm。圖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有感於既為人兒女、又為人母的多重身份包袱,楊慧華的陶藝題材多關於女性意象的詮釋。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水墨畫作中借筆墨而描述寓意,「親手捏塑的泥土造形」則似乎更直截地呈顯楊慧華個人的內心狀態。
楊慧華,希望滿滿,2014,陶土,30 x 30 x 65 cm。圖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不從實用、機能的器形出發,陶作也可以是趨於精神性的表現。楊慧華透過泥土潮濕、柔軟的質地,形塑出流動的抽象造型;並揉合似於軀體或花朵般的意象,表述一份女性特有的陰柔氣質。但在作品優雅婉約的形象下,藝術家更選擇切割出主體內部的真實面。如同對自我的剖析,揭露壓抑於內心深處的強烈創作欲望。
楊慧華,痕,2016,雕塑土,30 x 30 x 35 cm。圖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楊慧華,無悔地盛開,2016,雕塑土,36 x 36 x 76 cm。圖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另一方面,楊慧華亦由女性意象,延伸至對大地「母性」的聯想詮釋。由土質表面的按壓印痕,敘說環境在人類索求下的無聲承受;而作品外觀上的破裂表現,更道出大地受創的悲痛。但這樣的形式並不全然是悲觀的體現。透過果囊般的造型元素,藝術家也於作品裏留下「生命靜待萌芽」的積極寓意。不難看出其關懷世間生態的慈愛之心。
楊慧華,化生Ⅰ,2017,雕塑土、瓷土、鏡面鋼板,106 x 64 x 52。圖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清風與懸念:由土地孕育的人文風華
生長自相近年代下的臺南,林文嶽和楊慧華各自踏上相異的藝術道路。但巧妙的是,由《清風←→懸念》一展可以發現二人皆選擇了同樣的媒材(水墨、陶藝)發展創作,並在實踐中展露著一份源於鄉土的「根性」精神,對藝術投以堅持不懈的熱情付出。且更進一步地發揮「回饋社區」的關懷,將個人的藝術成果,由課程教學和大眾分享。
《清風←→懸念》展場實紀,展區「清隱‧山居」。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清風←→懸念》展場實紀,展區「人世‧草間」。圖 / 非池中藝術網攝影
臺南承繼了悠久的文化歷史,且一直以來都有許多默默耕耘的在地藝術家,持續透過創作實踐,傳遞個人對於地方生活的關懷。
對此,策展人蕭瓊瑞教授亦於受訪時分享:「對於臺南中堅世代的藝術家,展覽的策辦無疑也提供他們更多的發光機會,並呈顯其各自創作的獨特性。且每屆展覽並非聚焦於特定的藝術家,而是選擇『倆倆一組』的展呈方式,透過不同藝術語彙間的對話,使我們更加地認識這座城市藝文發展的脈絡」。
針對臺南市的文化發展,臺南市副市長葉澤山也談到,在即迎來「臺南400年」的重要歷史里程碑前,臺南長期於藝文領域的累積成果,也透過了《清風←→懸念》提前與其他縣市分享。由副市長的分享,不難感受到臺南市於文化治理所投入的積極企圖心和行動能力。
本展將於臺南文化中心展至4月30日,並於日後前往臺北、臺中巡迴展出。期待這份來自臺南的人文風華將開啟更廣泛的迴響。
《清風←→懸念》展覽資訊。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金車文藝中心首項書寫類補助計畫「2025金車藝文書寫工作坊」開放徵件中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23臺南新藝獎」:感受藝術語言匯聚的異質聲音,並從獎項機制開啟產業、城市的對話場域
2023-04-06|撰文者:張家馨58118
回應臺灣文化的多元性格:專訪2023臺南新藝獎《匯聚的分岔點》策展人胡朝聖
2023-03-30|撰文者:李竺恩9228
全國單一縣市幅員最廣闊的藝術季來了!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10月15日正式展開!
2022-10-13|撰文者:臺南市文化局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7072
2022臺南市傑出藝術家巡迴展《自有景》陳志良X楊明迭雙個展 看見台灣原生藝術的發展縮影
2022-05-04|撰文者:林侑澂9502
《五月與東方-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臺灣藝術歷史的回眸與凝視
2024-03-04|撰文者:王襦萱5131
富貴三義美術館呈現「材境交匯」石•陶•鐵的材質重塑創新之美 創作聯展,再詮釋媒介、形式、創新之間的觀點交匯
2024-11-22|撰文者:富貴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