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鳴:大藝術家 不會被領域框住【畢業後的第一哩路系列報導】
2013-03-09|撰文者:王士源
「成功的藝術家,跨領域的能力都很好。」北美館館長黃海鳴提出觀察說,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常結交不同領域的專家,並且願意做跨領域的交流;他們走進社會底層,接觸各式各樣的人,睜開眼四處觀看社會百態,才成就出一個具影響力,並且能夠感染人心的藝術家。
藝術家一旦跨領域交流,視野將隨之開拓,關心的議題也會開闊起來。但黃海鳴觀察台灣當代藝術家現今的創作走向,他卻擔憂地表示,大議題的論述與對抗正漸漸在消失,許多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走向,紛紛走向小感性與小議題。
這樣子的走向,其來有自,從台灣的藝術教育的走向就可以看出端倪。「藝術教育的學院傾向越來越強」黃海鳴表示,學院式的藝術教育,走向著重「藝術專業知識」的訓練與「藝術家性格」的養成,對於其他領域學科,像是社會科學的、人文科學等類別,便漸漸開始忽略了。
學院式的訓練方式,讓學生的交友圈越來越窄,朋友圈被侷限在藝術的圈子裡。黃海鳴分析道,若長久只專精於藝術領域,學生理解其他領域的深度將會降低,對社會各類議題的關注也會減少。一旦在複雜的社會裡,學生的參與感低落,畢業成為藝術家,在創作的表現抽離了社會百態,將使得台灣的藝術與社會間連結逐漸減少。
黃海鳴表示,藝術家與社會連結太少,創作始終繞著同樣的圈子打轉,「有危險」。他認為,藝術作品的格局太小,會漸漸失去與民眾對話的機會,使得藝術品只能固定出現在一些展覽裡,無法深遠地影響社會。不只如此,黃海鳴也認為,如果藝術家對複雜的真實社會沒有充分理解,藝術理論將只是理論,也沒辦法繼續發展、衍伸,提供藝術家不止息的創作能量。
REFERENCE
影音專題:準備好了 就跳進社會攪和吧
藝術高教:藝術科系的另一條路
葉俊顯:想當藝術家?供需有落差
黃建宏:做二次學習 刺激產業發展
李足新:設限?念美術有無限可能
劉錫權:創作精通了 跨行不困難
楊北辰:在所學裡 找出有力的武器
吳岱融:進社會攪和 努力認清自己
影音專題:闖蕩藝壇 先學會幾招心法
藝術高教:畢業後的第一哩路
黃海鳴:大藝術家 不會被領域框住
陳擎耀:想見世面 國外駐村收穫多
葉俊顯:想當藝術家 不可能有捷徑
李足新:跨校辦畢展 突破媒合僵局
楊北辰:大學畢業後 還得奮鬥20年
黃海鳴:找幾個戰友 維繫創作熱情
楊北辰:江湖一點訣 找機會被栽培
影音專題:要畢業 問題一籮筐
藝術高教:邁向業界的最後一哩路
李足新:要走出校園 體驗業界標準
陳擎耀:要做藝術家 就不要「哀」
葉俊顯:沒管好錢 藝術生涯走不長
楊北辰:比賽得獎 早點累積認證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國美館重磅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明日正式開幕,全球35組藝術家共同揭示歷史與人、地方的緊密相連
「2024臺北美術獎」邱子晏作品《曼德拉記憶》探究歷史與記憶的交互辯證獲得本屆首獎
城西生活節:start it underground 向下扎針再向上發展,呈現多元並行的萬華文化
旅途與鏡影:白田誉主也《旅路9》詮釋生命經驗的綿延積澱
2025綠島人權藝術季公布參展藝術家名單及國際交流計畫!由高森信男擔任總策展人,探索島嶼感知的多重時空
众藝術:《觀塘站》梁凱棋駐村交流展 遷徙與記憶交織的軌跡
2024城西生活節登場:三大場館、十一組藝術創作與線下活動,邀您共「飲」萬華新滋味!
年末壓軸必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11/14預先售票,更多展覽內容亦先曝光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轉型雙軌制徵集即將開跑 首獎新臺幣15萬,邀請全球書法研究新銳參與!
藝術與科技交融下的策展實踐:探討兒童藝術教育與博物館機構的未來可能性——高美館30週年國際論壇紀要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2024南島國際美術獎作品文化觀察紀錄
2024-11-20|撰文者:黃海鳴教授1283
跨時空跨文化的巴別塔魔獸現形記 ─林珮淳《夏娃克隆巴別塔I》影片閱讀與緣起回溯
2024-05-21|撰文者:黃海鳴(藝評家/前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2976
關於新世代城市客家認同的課題 ─以物件與原鄉記憶閱讀當代台北客家特展
2023-11-17|撰文者:黃海鳴3624
自學院畢業後在社會上滾動「30年的形狀」:李思賢從人生的際遇作為策展方法
2022-11-18|撰文者:張家馨4602
玄奘大學藝術與創意設計學系106級畢業展《___,有影無?》5/7於松山文創園區2號倉庫開展
2021-04-28|撰文者:玄奘大學藝術與創意設計學系3223
「超越介面」展現台灣影像魅力,亞美尼亞東歐遊牧媒體藝術節聚焦
2024-11-21|撰文者:段沐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