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8|撰文者:石浩吉、劉家蓉
李可染-國畫大膽融合現代光線與色彩
李可染(1907-1989)自幼即喜繪畫,10歲的時候圖畫老師發現他的天賦,並說了:「孺子可教,素質可染」這句話,這也是他名字的由來。16歲進入上海私立美專學習,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杭州西湖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並師從林風眠,研習西畫。1946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也師從齊白石、黃賓虹,進行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所以李可染在美術訓練的過程中雖然沒有正式出國留學,但憑著天份與勤奮個性,以及林風眠與徐悲鴻以西方繪畫改革國畫的理念影響,加上師從齊白石、黃賓虹吸收了民族繪畫展現的情感,「用最大的功力大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成為李可染最為人知的座右銘,這份繪畫改革的決心與熱愛民族的情懷可以說很直接地展現在李可染的山水畫、牛與牧童畫等主題裡。
李可染最著名的經典作品《萬山紅遍》系列其實也是時代的烙印,1949年新中國成立,毛澤東的詩詞成為創作者常用的主題,「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就是來自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長沙》(也請特別注意這句詩詞當中的“染”字與李可“染”的選此為題是否有關?),李可染以此借題發揮,以硃砂的鮮紅融合李可染到大自然寫生的搞本,於1962年至1964年共創作了7幅《萬山紅遍》。這時李可染的山水畫呈現已經自由又具個人特色,不在意西方「焦點透視」的原則而自由地使用「散點透視」取中景而輕近景與遠景,也不刻意追求立體感而是讓「平面性」盡可能的擴張以製造出「厚、密、重、滿」的氣勢,加上李可染常用垂直而下帶有鮮明光感的河瀑,成就出李可染獨樹一格又極具現代感的山水畫,也再次表現出李可染的愛國情懷,在他心目中,江山就是祖國,他的山水畫其實就是在「為祖國河山立傳」。
圖/ 李可染|紅梅牧牛童 69x46cm、李可染|萬山紅遍,取自中國嘉德2015年秋拍新聞稿
李可染另一最為人知的主題就是以牛與牧童,就像徐悲鴻的馬畫一樣堪稱一絕。「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生勞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穩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無華,氣宇軒昂,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李可染將這些話多次題寫在他以牛為主題的作品上,因此李可染不但以牛的刻苦耐勞來自比苦學的個性,似乎也希望以此讚揚或勉勵當時整個國家民族的精神,加上牛與牧童自然的互動,以及整個畫面粗中帶細的構圖與題字,進而成為李可染帶有隱喻、樸質卻不古拙的佳作。
從李可染的作品,我們開始看到中國畫家更有自信也更自由地運用中西方繪畫的技法與特色,只要畫家能夠在畫裡展現出最純粹的自我,用哪一種媒材? 水墨畫還是油畫? 是國畫還是西畫? 用美學的觀點看來似乎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在近現代最能夠完整突顯這種美學純粹的可能就是常玉。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藝術產業
藝博會時事觀點ART TAIPEI 2021的過去與現在 - 臺灣近現代藝術史的發展【2021 ART TAIPEI 專題】
2021-10-18|撰文者:劉錡豫(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