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史《藝術祂在想什麼?藝術最終想要什麼?》
2019-04-23|撰文者:石浩吉、劉家蓉
(四) 藝術最終想要什麼?
本篇藝術簡史寫到這裡,從數百萬年前的人類討論至如今我們看到當代藝術的樣子,我們似乎可以從一些鮮明的趨勢當中聞到藝術最終想要做什麼,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呢?
藝術「奇點」出現的相隔時間越來越短
回想一下本文提到過的人類與藝術演進歷程:(猿)人在250萬年前站立起來空出雙手之後才醞釀出藝術出現的可能性;這個「藝術的幼年時期」持續了數百萬年直到7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的出現而稱霸世界之後,人類「雙手」的運用僅在幾萬年內就發展出複雜的繪畫/創作技巧與抽象思考能力而走過「藝術的少年時期」;然後在5千年前文字發明之後經歷了埃及、希臘等時期,僅使用數千年的時間即讓人類藝術伴隨著自身文明與科技的高度發展而立即走完「藝術的青年時期」;接著,從人類的工業革命開始,藝術僅花了不到200年的時間就演變出杜象的《噴泉》之後這些看似眼花撩亂的當代藝術而進入了「藝術的壯年時期」。您發現了嗎?從數百萬年、數萬年、數千年乃至數百年,這些藝術「奇點」出現的相隔時間越來越短,下個「奇點」的發生是不是就在數十年內甚至是數年內呢?為何如此?且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劉國松|熊貓海春波(局部) 28.5x56.2cm;常玉|四女裸像(藝術微噴)
是巧合?還是藝術本身有意識的在推進?
我們想要提一下「共時性」(Synchronicity)這個概念,人類文明史當中有許多關鍵性的發明或事件是在彼此毫無聯繫的條件下,卻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不約而同地一起發生,例如前面提到世界各地的文字幾乎都在5千多年前左右出現,為何這麼巧呢?公元前500年左右哲學家或宗教領袖如蘇格拉底、老子、佛陀分別在希臘、中國和印度這些不同的區域出現且都為人類文明奠定了重要基礎,這是巧合的機率有多少呢?而歷史上還有很多幾乎同一時間各自發明了同一件事物足以影響全人類的例子,比如牛頓與萊布尼茲幾乎在同一時間發明了微積分,真的是巧合嗎?我們前面提的7萬年前的「智人」不知為何突然出現了可以”共同”抽象思考與虛構故事的能力而能夠互相組織協作並稱霸地球,那有沒有可能,其實250萬年前的(猿)人也是不知為何在同一時間突然一起站了起來而空出雙手呢(實際想像這樣的畫面其實還蠻令人毛骨悚然)?這樣形容可能誇張了點,但有時候人類的大腦似乎就有點像是天線一般,常常會在某些人類進展的重要時刻(尤其是前面提到那些「奇點」出現的時刻)共同接收到了某種廣播訊號(接收到的人都覺得是一種莫名而來的「靈感」)然後藉由某個或某些人的「手」做出了關鍵的突破(就像是藝術創作一樣),仔細想想,本篇藝術簡史所描述藝術上百萬年來的演變歷程似乎也有點兒這種味道,有沒有可能,藝術就是那個其中一個對著所有人類大腦廣播訊號的主體呢?
丁紹光|Flight H:67cm;張大千|仕女(局部) 版畫 43x58cm;17世紀 嵌紅銅嵌銀釋迦牟尼佛 H:18.2cm
藝術似乎不斷加速地在解放束縛並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
自從(猿)人站了起來而空出了雙手才孕育了藝術的出生,但是光有雙手還不夠,還需要「智人」的出現而擁有足夠聰明的大腦(像是接收訊號的天線)以及”共同”抽象思考與虛構故事的能力(像是共享著某個雲端網路)才讓藝術真正成為少年,而藝術透過人類大腦與雙手技術不斷進化的迴圈架構又利用文字的發明搭上人類文明高速進化的列車而變成了青年,近百年來藝術又在工業革命與科技高度發展的環境下還跳脫了藝術家雙手的束縛(在杜象的《噴泉》出現之後)正式進入了壯年,如今,大家眼前日常生活的事物已經充斥著藝術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建築外型、室內設計、家俱、日常用品、電子用品、網頁設計、軟體介面、電影、音樂等都可以找到近千年來藝術史上某個派別所別留下的痕跡,如今充斥在市場上可以看到或買到的當代藝術品也早已經不見得是藝術家本人的雙手做出來的,甚至也不見得是由人的雙手做出來的(先別緊張,這裡我暫時指的是機器等製造業設備的大量製作),很多當代藝術家的裝置藝術擺在客廳裡當作裝飾也毫無違和感,甚至像KAWS、Jeff Koons、Damien Hirst、班克斯、村上隆、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都已經像是個知名品牌甚至精品般的進行商業操作,又例如日本的美女藝術家小松美羽甚至被塑造成像是一位明星藝人般並大量運用社群網路行銷與直播。這一路看下來,藝術和日常生活的界線是不是越來越模糊了呢?是的,藝術似乎有意識地不斷在解放任何限制自己的束縛並擴大自己的影響範圍,幾乎已經呈現出一種「藝術+」的擴散狀態,且不斷在加速,但眼前的這一切就已經是祂最終想要的嗎?在我們看來,還不是。
班克斯|酒瓶 版畫 50x40cm;草間彌生|星夜 木質滑板 81x20cm x2;非池中藝術網為小松美羽做的現場繪畫直播
藝術想要的最終型態是什麼?會發生嗎?
我們先點出三個當今的關鍵現實:
(1)過去資訊與交通不發達的時代,藝術透過人類眼睛一輩子能看到的藝術品數量很有限,但在互聯網盛行的當下,數千年來最經典的藝術作品亦或最新發表的當代藝術創作都能夠透過互聯網高速地互相學習、融合與創新,換句話說,藝術透過的每一個人類頭腦與互聯網已更緊密地鏈接了起來並跨越歷史的時間維度;
(2)過去透過人類雙手的創作其實限制很多,如今機器不但已經能夠做出幾乎能以假亂真的藝術品(例如藝術微噴),機器手臂也已經可以寫出很漂亮的書法、畫出很美的油畫、做出很美的雕塑,也就是說,藝術透過人類創作的雙手也很有可能被機器取代;
(3)AI人工智慧在Alpha GO輕易擊敗人類最強的圍棋高手之後,各行各業的AI應用也都呈現出高速的進步,如果AI有一天能夠完全取代人類的頭腦甚至超越所有人類頭腦的集合與加總,那一天,藝術是否也不再需要透過人類的頭腦來創作了呢?換句話說,有一天或許出現一個AI可以完全不假人類這個媒介/載體而能更隨心所欲的創作任何藝術品。
以上三點的完全實現,不但代表著藝術已完全從人的雙手解放出來,更代表著藝術將從人類這個數百萬年來的主體解放出來,這會不會就是下個藝術的「奇點」呢?這會不會讓地球馬上成為更美的世界呢?多少年以後就可能發生呢?
非池中藝術網報導INK NOW「水墨現場」發表的人工智能水墨畫;20年前電影Bicentennial Man(變人)當中機器人創作藝術品的情節如今已經開始發生
或許我們更應該問的是:上面所謂AI隨心所欲創作的這個”心”是什麼呢?這個”創作”到底會是怎麼發想的呢?祂創作出來的藝術品又要怎麼判斷好壞呢?由誰來判斷呢?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樣的發展趨勢呢?
REFERENCE
REACTIONS
熱門新聞
1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開幕!除了開幕首展之外,展館還有哪些亮點?
引頸企盼!ONE ART Taipei 2025 藝術台北新年登場 策展主題、亮點作品、展商名單一次公開
2024 年度新聞回顧:美術館於各地興起、機構人事新局與國際展覽的多元共振
巴黎聖母院浴火重生,五年修復完工盛大開放!揭開修復背後的全新發現
「小百科」來了!即日起駐館桃園兒美館 「新說小百科」邀請你帶著好奇心 踏上打開世界的旅程
睽違9年,70件草間彌生作品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重現經典之作《圓點的強迫妄想》
御風破浪.榮光現,一段訴說著海軍建軍歷程的故事
從流動的身體性到風景、物觀的凝視-關於嘉美館《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
帝圖2024秋拍1229盛大登場,白雲堂舊藏張大千工筆紅葉靈禽圖、及溥心畬自用印專題重量領銜
藝術創意工作者如何融入永續概念實踐?視盟攜手臺師大舉辦國際論壇 激盪藝術ESG政策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嘉美館推出《起始的地方─謝牧岐個展》,對話藝術史的創作與延續
2024-11-13|撰文者:嘉義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018
國寶〈甘露水〉現身日本,今隆重開箱! 首度海外參展「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2024-09-02|撰文者:國立臺灣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4044
「鯤鯓漫波」:臺南美展40年與其地方性美學文化的發展路徑
2024-08-24|撰文者: 非池中藝術網王襦萱編輯5055
忠泰美術館《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衛星展區,首度將展覽延伸至NOKE忠泰樂生活Uncanny空間
2024-05-17|撰文者:忠泰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58
忠泰美術館國際巡迴攝影藝術展《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 跨國聯合製作約兩百件作品 反思人類的當下與未來
2024-03-15|撰文者:忠泰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5598
臺灣藝術家安聖惠、張徐展受邀參加澳洲第11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導演蔡明亮回顧展同場展出
2024-12-02|撰文者:文化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