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9|撰文者:林侑澂
藝術家劉浣青於《寧靜危機》展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當代藝術的價值除了造型美學以及情感傳達,反映社會現況也是重要的精神之一。藝術家劉浣青於九月開學之際,與策展人陶文岳合作,以《寧靜危機》為題舉辦攝影個展。發表了過去五年多以來,藝術家上山下海所拍攝的許多「廢棄小學」現況。藉著一幕一幕社會大眾熟悉的校園場景,敘述著她對於少子化議題的研究與心得。
劉浣青,少子化「學校不見了!」#01~#05。圖/藝術家提供
回憶起童年,攝影藝術家劉浣青是個在教職員宿舍中成長的孩子,父親曾任教職、小學校長多年。家庭背景讓她即使放學後的生活,也多是圍繞在校園之中的。學校的教室、操場、升旗台或是遊樂設施,幾乎就是劉浣青所有的世界。二十餘年的生活經驗,讓劉浣青對於校園這個概念,有著比多數同學更多的回憶以及更深厚的感情。
劉浣青,《寧靜危機#10》。圖/藝術家提供
劉浣青,《寧靜危機#14》。圖/藝術家提供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劉浣青也對於教育也懷抱著熱忱。在做為一位攝影藝術家的同時,也有著經營兒童美術教室的全職工作。然而近年來在懷抱著理想的教學過程中,卻遇到了招生越來越不容易的困境。這個現象讓劉浣青一度相當地納悶,卻在細究原因後發現,原來台灣少子化的景況,已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刻且無法忽視的衝擊。
劉浣青,《寧靜危機#35》。圖/藝術家提供
關於少子化議題的探討,範圍及層面都相當地廣泛。回顧台灣的社會發展,經濟、教育、家庭價值觀等等,都是形成少子化的原因。而這樣的現況對於社會帶來的結構轉變,則是非常直接地反映在了小學的存廢之上(台灣多數縣市以「學生是否達50人」作為考慮廢校的標準)結算至2018年,全台灣已經有近256間的中學或小學被合併或是廢棄,也留下了許多不再使用的校舍建築。
劉浣青,《寧靜危機#7》。圖/藝術家提供
小學是多數孩子們最先接觸到的社會場域。第一次認識朋友、第一次團體生活、第一次學習知識,對於每個人都是充滿意義的。即便隨著時空轉換,越來越多事物也不再相同,但是孩童時期的記憶也總會是相當難忘。
學校一間一間地「沒有了」,對於劉浣青而言是件很難過的事情。有感於此,劉浣青開始上網搜尋那些「曾經存在」的小學,每逢假日就和家人開著車在全台灣的廢校中取材。每當進入了不同的廢棄校園,劉浣青都像是看見了自己在操場、在教室、在迴廊的點點滴滴。記憶有開心也有不開心,卻也都是真摯單純的生命經驗。
熱門新聞
1
打造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4月25日正式開館,4月8日起試營運,三大展覽搶先看
川普祭出的「對等關稅」與「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與理智」將會對美國藝文產業帶來何種衝擊?
不只是燈火輝煌——邱杰森、莫珊嵐談「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中的藝術策展經驗
史博館「大家的歷史 歷史的大家」系列特展,從水墨、雕塑、油畫、版畫呈現臺灣藝術的多元樣貌
2025《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市場總值按年下跌,較低價位市場持續蓬勃,交易數量仍增加
國美館x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盛大開幕 呈現聲音藝術史上指標性藝術家
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亞洲獨立藝術空間歷史與檔案」國際論壇4月11日登場,國際策展人齊聚探討亞洲獨立藝術空間的發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李奇茂百年展」, 呈現藝術家多幅從未公開鉅作與最後遺作〈天馬〉
2025「堤頂之星2.0」年度邀請展《作為夥伴的我們》: 探索視覺藝術產業中的合作模式與互動機制
站內推薦
猜你喜歡
view all焦點新聞
當代藝術個展藝術機構洪建全基金會三大計畫 點燃台北當代藝火 4月起接力推出委託、策畫鉅作——許哲瑜「災變論」、「Making of…Li Yi-Fan李亦凡」、李奧森「Stereoblind」
2025-04-10|撰文者:洪建全基金會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