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2019-10-19|撰文者:林侑澂

【N07 采泥藝術:霍剛 x 李光裕】

李光裕,《春神》,113 × 114 × 174 cm,銅,2019。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李光裕的雕塑藝術,多年以來持續記錄著藝術家強而有力的自我探詢,在不同階段的創作均呈現了感性和勇氣。近年來「以線構面,在空間中寫書法」的創作軸線,在作品的720度都安排著嚴謹的構思,支持藝術家更成熟的超現實結構。新作《春神》以手撐臉的姿態,呼應著國立台灣美術館所收藏的前作「凝」,卻蘊藏了更多的訊息和體悟。頭髮造型的線性貫連了虛實空間,以簡喻繁的手法如同不羈的行書一般,寫意而自信。邀請觀眾以自身的想像,去完成虛空間的多重可能。在石膏翻模的工法中保留了粗曠的肌理,呈現出油畫堆疊般的自然質感。也透過如此的生命力表現,鋪陳出春神所象徵、生意盎然的特質與意象。

【P01 印象畫廊】

洪易,《圓龍》,150 × 178 × 160 cm,銅板彩繪,2017。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洪易擅長以東方的色系、圖樣結合各式各樣的動物、祥瑞神獸,創作出廣受國際肯定的雕塑作品。無論是客家花布或是青花瓷器,無論是飽滿圓潤的動物或生命力旺盛的植物,都組構成了饒富趣味的視覺形象。在作品《圓龍》中,擷用了東方龍所具有貴氣吉祥的象徵,並與諧音「圓融」做了巧妙的呼應。對於華人社會的傳統態度中,講求和氣平順的處世價值觀、哲學觀,做出了討喜可愛的當代藝術詮釋。

【Q01 Bluerider ART】

以莉.阿袓蕾Ilit Azoulay,《戰後的沈默Regarding Silence》,200 × 940 cm,數位輸出,2016。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藝術家以莉.阿袓蕾以城市考古的方式,費時八年創作了蒙太奇影像作品《戰後的沈默》,帶著觀眾們進入到了以色列一處多次更換用途的建築物之中。在1974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過後,此地曾被作為歸國戰俘的療養所。但是這批士兵回國後卻因為政治原因,被多次審問甚至被迫服用藥物。諸多的矛盾,使得戰爭症候群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以色列社會。這棟建築物在結束了療養所的功能之後曾歷經廢棄,近年來則以度假飯店的樣貌重新面世。作品中呈現了藝術團隊實地訪問43位相關人員(士兵、醫生等)的實地研究,畫面交疊錯置了多年來文化歷史的種種符號紀錄。將這一段幾乎被掩蓋的沉默歷史作了回顧、梳理和再次反省。

2019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灣藝術作品嚴選韌性與能量
REACTIONS
喜愛

11

好美

4

1

1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