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焦點人物

現代藝術

聖瀆𨑨迌行—呂東興雕塑創作歷程

呂東興雕塑聖瀆聖瀆𨑨迌行

2019-12-02|撰文者: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王鏡玲

「媽媽我愛妳」‧關心「靈」

呂東興因為事業之故,經常有機會第一線和亡者骨灰接觸。快20年前曾經去苗栗後龍龍湖宮附近的宮廟造一座觀世音菩薩,剛好遇到普渡儀式。看到這間嬰靈廟擺設那麼多嬰靈牌位的奇觀,讓呂東興非常震撼。這些數量龐大未出生就夭亡的嬰靈,讓呂東興的創作開始關心嬰靈,這項在台灣重要卻被邊緣化的議題。呂東興說:「我會去想像一種較(khah)淒涼的感覺,給in(他們)號名(取名)『媽媽我愛妳』。因為in都無愛(bô ài不想要)來到這個世界,in也沒有機會來說這句話。那就親像我替in說出那句話的感覺。」(台語)

呂東興在做「媽媽我愛妳」這個系列的時候,想像生命孕育卻無法出生的缺憾。他將一個個嬰孩的身軀,分別安置在一張張大葉之內,彷彿熟睡的嬰孩,一臉平靜祥和,大大的葉片佔滿整片牆,葉片彷彿孕育胚胎的子宮,整體都漆上銀色。呂東興希望整個畫面有淒涼感,葉子像是往下飄的造型,彷彿生命在那個世界裡已經孕育完成,卻無法出世就終結了,宛如銀白葉子即將飄落。葉子上有個黑洞,彷彿是另一個前往人世間的入口,但嬰孩無法進入那個黑洞新世界,黑洞也似乎像未知的靈魂旅途。

很多觀眾第一眼因為看到溫馨的標題「媽媽我愛妳」(2007),以為只是表達一群剛出生沈睡的嬰孩,等到感受到陰森的嬰靈聯想時,面對巨型牆面上一張張葉內安祥的嬰孩面容,對照標題,感到毛骨悚然。呂東興開玩笑地說,還是不要說出來比較好。

人身重構獸身

從「膦神」、「為愛走天涯」和「媽媽我愛妳」這三系列中,可以看出呂東興雕塑主題的四大關心主軸:批判嘲諷宗教、批判道德背後的男性威權、關注弱勢生命消逝、透視男性慾望的支配與被支配的心理狀態。

《為愛走天涯》系列雖然軀殼看起來是恐龍,卻是用男體的身體部位(手和腳)和慾望器官(陽具)去形塑,製造出人身解構獸身,或獸身解構人身的造型,充滿「人身」和「野性」互相穿透的超現實辯證感。

藝術家呂東興早期雕塑作品《後刀操》。圖/藝術家呂東興提供

另外,《砍頭吃自己》(2008)則是男身器官部位的變化,追求慾望又怕被閹割的焦慮。《後刀操》(2007)有自己幹自己的男身痛快,紫色的《後刀操》擺放在屋頂陽台,或者樹叢綠蔭半隱半現的角落展示時,更突顯出這件作品跳脫道德禁忌的快感、趣味和衝突感。當《後刀操》、《為愛走天涯》這些大型雕塑縮小比例時,橘、綠、黃、紫、金色版本的玩具尺寸,空間感微妙轉變,古椎的挑釁,相當受歡迎。

藝術家呂東興雕塑作品《月光影系列-松鼠》。圖/藝術家呂東興提供

到了「黑光戀歌」(2009)和「月光影」(2008-)系列,呂東興開始加入了暗室螢光雕塑與光影反差,產生的神秘感。第二次個展的「月光影」包含「嘸免驚」系列和「手影系列」。「月光影」系列一開始以白色為主,用降魔印當作動物的頭,搭配貓、兔子、松鼠的寵物般陰柔獸身。這些結合降魔印的「萌味」寵物獸,又透露難以辨識物種的神秘感,大大小小四處跑、四處藏,被隨機擺放在各式展場空間角落,帶有幽靈般神獸、妖怪現身的聯想。

狗身的「月光影」系列,搭配手影遊戲的狗頭手勢,雜揉童年回憶,加入暗室紅螢光的對比後,詭異的古椎,彷彿從地獄或異世界來的狗使者。當這些小動物和「為愛走天涯」系列的蜥蜴和烏龜,和建築物、樹叢花園、水池混搭時,若隱若現,製造出遊樂園的空間超現實,以及捉迷藏奇幻密境之妙。

「月光影」系列中也出現鳥禽,鳥的頭部換成手拿筷子夾魚的長頸、優雅鳥身的仙鶴和白鷺鷥(2010),佇立在庭院水池間,詭異的優雅。鳥頭人身的《人在江湖》(2005)、《歡唱》(2008)則有嘲諷現實的衝突騷動感。至於到了「嘸免驚」系列的《鵝媽媽》(2017),鵝頭、鵝翅、嬰孩組合的慈祥親切,揭露了呂東興以超現實手法,揭露人性、獸性與野性之間,多年來各種造型巧妙變化。

呂東興的「月光影」開出另一條用現代感的「求愛」系列(2010),上身以「月光影」的降魔印,下半身是人體的一對男女,男性拿花,像跳舞獻花,多乳女體穿高跟鞋,一起站在蹺蹺板上。呂東興未來還想繼續發展溜冰鞋、滑板車,想表現較輕鬆的生活現代感。

藝術家呂東興雕塑作品《月光影系列-青狂》。圖/藝術家呂東興提供

「月光影」系列到了2018年,《青狂》和《起秋》,雖然頭部依然是降魔印的延伸,但身形體態有了較複雜變化,展現出野性獸身的動感與旺盛激情。《青狂》的動物集體恐慌狂奔,《起秋》的發春親密,彷彿進入另一種生命快要嘎然而止前的歇斯底里狂喜。

如果把這些獸身聯想成中陰身的動物魂身,那就更充滿這時代的警訊,想想地球上難以數算的動物,因為人類造成的生態危機集體死亡、絕種的浩劫,看到動物勃發的野性,另一種野性玩人性的趣味,將在「十二死肖」系列(2018-2019年)有更明顯的發揮。

藝術家呂東興雕塑作品《遠足貓》。圖/藝術家呂東興提供

另外,「嘸免驚」系列裡的《狼媽媽》、《魚媽媽》、《貓媽媽》、《鵝媽媽》等懷抱著人形嬰孩,呂東興一開始的靈感,來自他經常看到社會事件,嬰孩一出生被丟進馬桶淹死,母親棄嬰、殺嬰,對此,他希望從動物來凸顯母性對生命的捍衛。一方面表達動物強悍的繁衍生命力、守護生命的意志。

另一方面,也展現出藝術家的男性想像中,成為母的雌性,成為魚、成為狼、成為貓、為成鵝的獸性多重變身的能動力。其中《魚媽媽》這件作品將母親的腹部懷孕弧線,和胎兒蜷伏身形結合,以胎兒的腳趾作為雕塑支點,造型顯示了母子同體的微妙超現實感。

這裡面「野性」的母性與「母性」的野性,都包含以野性來透視人性,彰顯古老母性做為生命根源、「大母神」孕育、守護的野性奧秘。有意思的是「嘸免驚」這一系列到了2018年末的「十二死肖」造型時,貓、狼、魚的獸身,又進入另種結合神話、鎮墓獸、妖怪、新時代(New Age)力量動物等的新風格,既守護又像摧毀、送行,「野性」不斷透過「人身」來變身,不斷創造生命力的姿態和空間能動力的驚奇,非常精彩。

「月光影」系列還有一個鳥身和佛頭組合,這隻有點素樸古椎的《佛祖鳥》,用雙手做張開的雙翼,有莊嚴又逗趣的佛祖面。呂東興說,心情不好時看到一隻鳥飛過,對我們微微仔笑。那隻鳥就宛如佛祖一般,感到愉快。

人身解構獸身,一方面可以視為台灣經過解嚴二十年後,二千年初期的台灣社會面對越來越科技化、機械化的消費社會,「動物化」的造型宛如被壓抑的本能釋放。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台灣政黨輪替的民主化過程中,面對權力鬥爭的人性戰場的逃避路線。「動物化」意味著透過人變成動物,變成非人的凶猛與詭異,來對照這個藏身在機械化、制度化的暴力與非理性社會。 

呂東興雕塑聖瀆聖瀆𨑨迌行
REACTIONS
喜愛

2

好美

0

0

1

厲害

1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時事觀點

桃園市立美術館榮獲文化部「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視覺藝術類計畫優異

2024-12-25|撰文者:桃園市立美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