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人物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時事觀點

讓世界知道,臺灣的臉是甚麼模樣─專訪林曼麗談「ARTWAVE」的橫向鏈結與垂直整合

國藝會ARTWAVE藝術外交林曼麗藝文補助

2019-12-31|撰文者:國藝會董事長 林曼麗 口述 /陳晞 編輯整理


晞:ARTWAVE從創設到現在的成績有哪些?選擇合作機構的考量有哪些?
林:
ARTWAVE成立以來,我們積極推動幾個面向;在表演藝術上,像是日本TPAM 表演藝術會in橫濱,它的交流與展出不同於一般的市場交換,展會性質上較著重在實驗性、開創性、當代性高的藝術創作。TPAM是這兩三年間,國藝會選擇建立緊密合作關係的對象。因為國藝會的出面,我們試圖在參與TPAM的活動策劃中整合臺灣的藝術家和團體,更全面地讓國際與臺灣表演藝術界產生更多連結與合作機會。
澳亞藝術節(OzAsia Festival)則是一個跨領域的藝術節,對臺灣藝術也是非常感興趣,今年也特別以臺灣的創作作為開幕內容之一。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都包含在展覽中,甚至也有電影、文學等,是個非常當代、備受矚目的藝術節。我們可以從這些合作案例當中發現,現在是直接跟藝術節的主辦單位做連結,因為以國藝會的位階直接跟對方合作,可以更全面性地讓臺灣在展覽中有更鮮明的角色。
2019年澳亞藝術節蘇匯宇參展作品《唐朝綺麗男》。圖/國藝會提供
國藝會在這個角色上,除了在創造ARTWAVE平台之外,與民間專業組織的資源整合與協作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像剛剛提到TPAM的總監丸岡廣美(Hiromi MARUOKA)和澳亞藝術節的藝術總監喬瑟夫.米榭爾(Joseph Mitchell),都曾受邀擔任台新藝術獎的決審委員,因為台新藝術獎也是非常有指標性的一個獎項,對於全國優秀的當代藝術創作的評選機制非常嚴謹且深入,因此這個經驗可以讓國外的專業人士在短時間內對臺灣當代藝術有很深入且跨領域的理解。在這樣的合作中,不只運用國藝會,也將民間資源整合在一起。
除了表演藝術之外,國藝會這十幾年間很重視策展人的培育。這次「CIT19當代策展的新挑戰──國際論壇暨青年策展工作坊」就是國藝會與北美館、立方計畫空間等合作的國際論壇。在論壇兩個面向中,其一是邀請國際策展人跟臺灣的策展人進行對話的國際面向,這次的主題是放在亞洲策展的觀點來談論當代策展。其二則是在國際論壇之外的工作坊,給年輕的策展工作者,提供一個與成熟策展工作者彼此交流、學習的平台,這兩個面向是同時交叉地進行。
「CIT19:當代策展的新挑戰──國際論壇暨青年策展工作坊」,工作坊開幕當天,學員們與貴賓大合照。圖/國藝會提供
這種國際性的策展論壇我們不只在臺灣舉辦,也到國外去舉辦,今年11月初我們在印度德里舉辦了第二屆亞洲策展論壇,主要是和印度的Prameya藝術基金會、尼赫魯大學合作,共同探討策展的議題,同時也希望藉由這個論壇,擴大到與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甚至日本的策展人更廣的鏈結。未來在這種論壇的舉辦上,我們也將會採取相同的策略,不只著眼於臺灣這個主場,也要在國外建立主場,這樣才有辦法擴大影響力。
 第二屆亞洲策展論壇舉辦於印度德里,國藝會與在地Prameya藝術基金會合作,於當地重要學府尼赫魯大學舉辦,圖為參與之國際講者合影。圖/國藝會提供
另外我們也希望能積極促成台灣藝術家參與國際重要雙、三年展或類似的活動,最近的日惹雙年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了解到這是一個近年來頗受矚目且很有活力的雙年展後,我們主動向日惹雙年展基金會總監阿莉亞.斯瓦斯帝嘉(Alia Swastika)表達合作的意願,進而共同促成了今年(2019)在日惹雙年展中設置臺灣館的目標,在這個面向上,我們同時還有幾條線在經營中,應該不遠的未來可以有進一步的成果。
在國藝會與ARTWAVE的運作中,最核心的兩個觀念就是「垂直整合」「橫向鏈結」。在垂直整合的部分上,是在國藝會既有的獎補助資源耕耘出的成果中,在ARTWAVE這個平台上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整合。而橫向鏈結則是以ARTWAVE逐年與不同國際組織所建立的平台網絡關係。現階段的國藝會是作為民間藝術單位的支柱,在出面整合的同時將國際交流的道路開通,進一步協助單打獨鬥的民間藝術團體和平台。
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右)與日惹雙年展基金會總監阿莉亞.斯瓦斯帝嘉Alia Swastika(左)於2019年5月簽署合作備忘錄。圖/國藝會提供
國藝會與英國文化協會簽署MOU後首場合作活動「共融藝術,創意高齡」交流座談會,邀請英國與台灣從事高齡文化創意產業之專業人士擔任講者,圖為英國Baring Foundation總監David Cutler。圖/國藝會提供

國藝會ARTWAVE藝術外交林曼麗藝文補助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5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聯展策展時事觀點

MoCA Studio「混血人」:跨文化語境下的身份追尋之旅

2023-08-18|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