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人物

焦點新聞

藝文跨界時事觀點

讓世界知道,臺灣的臉是甚麼模樣─專訪林曼麗談「ARTWAVE」的橫向鏈結與垂直整合

國藝會ARTWAVE藝術外交林曼麗藝文補助

2019-12-31|撰文者:國藝會董事長 林曼麗 口述 /陳晞 編輯整理

因對外的外交困境、對內部分法規所造成的束縛、人力資源的緊繃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因素,臺灣藝術工作者在進行國際交流時,總有許多困境。而在現行補助的分配邏輯之下,儘管有許多藝文團體各自在國際上有所成果,但往往分進合擊、難以匯聚成流。綜觀全球化的情勢,臺灣藝文工作者若要參與國際重要展會,除了作品的內容需要在國際上具有對話性之外,更需要有對等的外交管道進行事前的溝通與交往。而在過程中所需的行政人力成本,單靠具有申請補助與企劃撰寫的能力是絕對不夠的,也絕非藝術家一人可以單打獨鬥完成。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為國藝會)作為藝文補助機制的大水庫之一,以往的補助政策多是協助自主參與國際展會活動的藝文工作者和團體進行交流。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逐漸形成今日我們所看到的臺灣文化藝術外交網絡系統。
2018年成立的「ARTWAVE - 臺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以下簡稱ARTWAVE)則是近年來國藝會在文化藝術外交上「從幕後走到台前」、轉守為攻的整合型策略平台。它不再只是個分配資源的角色,而是透過整合國藝會20幾年來在補助業務與各種合作中所累積的國內外藝文成果與網絡,成為一個積極的中介組織。短短兩年已與英國文化協會、日惹雙年展、澳亞藝術節、TPAM 表演藝術會in橫濱等國際重要藝術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在與北美館共同舉辦、立方計畫空間策畫執行的「CIT19當代策展的新挑戰──國際論壇暨青年策展工作坊」中,邀請下一屆卡塞爾文件展策展團隊的印尼藝術團體「Ruangrupa」來演講的同時,也和策展團隊促成明年於雅加達雙年展的交流合作。
然而,與其他官方機構相比,國藝會以基金會的形式進行文化藝術外交,可以為臺灣藝術生態掀起甚麼樣的藝術浪潮?ARTWAVE如何挑選國際上的組織進行合作,而這些合作中、臺灣藝術家的挑選機制又為何?非池中藝術網專訪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女士,請她來談談在這三年國藝會董事長任期中成立的ARTWAVE平台,如何透過國藝會組織的「垂直整合」以及與國際機構之間的「橫向鏈結」,將國藝會20多年來的藝術補助成果引導到國際藝術網絡之中。
2019年國藝會參加「TPAM 表演藝術會in橫濱」,於Fringe節目中呈現台灣藝術家鄭尹真的作品《懶繡停針》。圖/國藝會提供
陳晞(以下簡稱晞):林曼麗董事長您好,首先想請您談談ARTWAVE這個平台是如何促成的?現階段又有哪些具體的策略模式?
林曼麗(以下簡稱林):
國藝會是國家捐贈成立的財團法人基金會,它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對所有的藝術家或藝術團體提供獎補助。國藝會成立的二十幾年來也成立了很多的專案補助,專案補助很大的一個區塊是,它對整個臺灣生態更有前瞻性、更有倡議功能的支持跟推動。隨著時代的演進,我們也發現說這種全球化時代,臺灣藝術家在國際上活躍的也越來越多,也必然會增加。國藝會也體認到所有補助的計畫裡其實有很多藝術創作者在進行國際的交流。
國藝會在上一任的董事會時,也有一些平台去推動協助藝術創作者在國際交流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任的任期中,董事會認為可以更積極地整合原來存在的這些小平台。所以在這個任期內,我便倡議將原有的這些小平台,整合成現在的國藝會新平台「ARTWAVE」。它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國藝會不再只是背後的那雙手,而是走到前台來。因為國藝會在國際上跟各個國際組織之間的連結,其實有一定的對等關係。如果國藝會能夠走到前台,帶領大家一起把這個平台建構起來,在其中穿針引線的話,其實在國際上的交流會更有效。
ARTWAVE平台不只在國際上發展,也於國內舉辦各式座談,將國際經驗帶回台灣與更多觀眾分享。圖為2019年三月份舉辦的TPAM分享會,邀請參與的藝術家分享參展經驗。圖/國藝會提供

國藝會ARTWAVE藝術外交林曼麗藝文補助
REACTIONS
喜愛

0

好美

0

0

0

厲害

5

猜你喜歡

view all

焦點新聞

美術館聯展策展時事觀點

MoCA Studio「混血人」:跨文化語境下的身份追尋之旅

2023-08-18|撰文者: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