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焦點新聞

藝廊當代藝術訪談個展

凝視牛安的《枯山石》與《媽祖》 感受文人藝術的當代關懷

ChensArtGallery牛安新神話.神畫枯山石媽祖

2020-08-31|撰文者:林侑澂

而身為一位江南人,牛安對於太湖石造景更是充滿情懷。自2014年以來,牛安造訪、研究超過千座的蘇州庭院,一點一滴地將庭院中的順應天地的造景,與自身的故鄉眷戀揉合,細膩地畫下古典中國文化中的美學和品格。
牛安,《立冬》,直徑32.5cm,水墨紙本,2020。圖/Chens Art Gallery提供
枯山石系列畫作中,存在著二十四節氣、+512的電話區域碼、徽派建築的幾何形、寫意而生動的流水、急徐輕重並存的山石造型、如同陽光也如同水氣的金霧,要順暢地組合如此多的元素,需要藝術家自成一格的風格為基礎。而牛安在畫中,最經常運用的是「枯筆」畫法,藉著由內而外慢慢運行的力量,讓飛白的結構穩定,並同時與其他較潤、較輕的筆法相融。融會出太湖石「瘦、透、漏、皺」的特徵,也進一步詮釋中國美學所講求「虛」和「靈」的氣韻,讓寸圓之間存在著無限延伸的空間感。
蘇州庭園窗雕一隅。圖/Chens Art Gallery提供
牛安的語彙運用是豐富的,無論是京都的茶苑或蘇州的庭園,牛安都非常細膩地去感受歷史文化的傳承,並以當代手法敘述不同的哲思體悟。透過金墨與黑墨交疊出的豐富筆趣,牛安闡述她怡然開闊的處世之道。每一件枯山石作品中的小世界,活潑而真摯地交織出藝術家真實的生命狀態,即便牛安畫面所使用的符號相當多,仍可感受到一份「隱意」、一份話未說盡而繞樑三日的美。如此自信而含蓄的思維,支持著牛安組構出豐富的層次,呈現給了觀者視覺與知覺同步的美感思辨。
牛安,《普濟黑面媽祖 F006 菠蘿蜜》,47 x 35 cm,水墨紙本,2020。圖/Chens Art Gallery提供
在多個文化圈的生活經驗,讓牛安的藝術有著多面向的發展。在媽祖系列之前,牛安曾以觀音的百態千相、神性人性創作了一系列的畫作,而觀音系列在台北展出時,友人向牛安介紹媽祖在台灣的信仰,讓一直喜歡各種神話故事的牛安深感興趣,特別是媽祖從凡人成為神靈的故事,對牛安而言很是獨特。這樣的機緣,開啟了牛安對於媽祖文化的探索。
牛安長期的創作方式,大多是先想定主題後、開始研究和實驗。然而媽祖系列的發生,更像是一場與文化的邂逅。牛安從歷史故事到遶境活動,慢慢地觀察、研究,感受到媽祖文化的日常性與親和感。所傳遞給牛安一份可愛、帶來福報、受到信賴的意象,也進一步成為她系列繪畫的主軸。
牛安,《林默娘媽祖 F011 火龍果》,48.5 x 35 cm,水墨紙本,2020。圖/Chens Art Gallery提供
媽祖系列創作之初,並非由某個特定形象出發,而是源於內心意象的感知,這讓善用線條的牛安,在開始時有些難以掌握造型。於是牛安開始轉換想法,開始以不起輪廓的方式自我挑戰。即便出現了線條,也都以短促的節奏進行。這系列中少用線條,而是多採取模糊的渲染效果,忠實地反映出牛安對於媽祖文化的理解與想像。
牛安,《聖妃媽祖 F016 楊枝甘露》,47.5 x 42 cm,水墨绢本,2020。圖/Chens Art Gallery提供
在台灣期間,友人向牛安介紹各種盛產的水果。品種豐富的果實,例如色彩驚豔的火龍果、香甜微酸的百香果,或是甜蜜的香瓜,為牛安帶來許多新奇愉快體驗。大大小小的廟宇,常見燒香祈福的畫面也讓牛安感到親近。而廟宇中,節日表演戲曲時舞台上的梳妝、戲服,更是在牛安心中留下特別的印象。
牛安很自然地將這些關於台灣的記憶,與媽祖的意象連結。水果豐富多樣的滋味,讓她開始使用鮮豔、螢光的色彩鋪陳畫面。而廟宇中戲曲的造型,也成為了畫中媽祖在服裝上的參考。

ChensArtGallery牛安新神話.神畫枯山石媽祖
REACTIONS
喜愛

8

好美

10

0

1

厲害

2

猜你喜歡

view all